目录
1 RocketMQ 介绍
RocketMQ作为一款纯java、分布式、队列模型的开源消息中间件,支持事务消息、顺序消息、批量消息、定时消息、消息回溯等。
前身是MetaQ,是阿里研发的一个队列模型的消息中间件,后开源给apache基金会成为了apache的顶级开源项目,具有高性能、高可靠、高实时、分布式特点。
RocketMQ 是阿里巴巴集团基于高可用分布式集群技术, 自主研发的云正式商用的专业消息中间件, 既可为分布式应用系统提供异步解耦和削峰填谷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互联网应用所需的海量消息堆积、高吞吐、可靠重试等特性, 是阿里巴巴双 11 使用的核心产品。
RocketMQ 原先阿里巴巴内部使用, 与 2017 年提交到 Apache 基金会成为 Apache 基金会的顶级
开源项目, GitHub 代码库链接:https://github.com/apache/rocketmq.git
1.1 RocketMQ 特点
- 支持发布/订阅(Pub/Sub)和点对点(P2P)消息模型
- 在一个队列中可靠的先进先出(FIFO)和严格的顺序传递 (RocketMQ可以保证严格的消息顺序,而ActiveMQ无法保证)
- 支持拉(pull)和推(push)两种消息模式 (Push好理解,比如在消费者端设置Listener回调;而Pull,控制权在于应用,即应用需要主动的调用拉消息方法从Broker获取消息,这里面存在一个消费位置记录的问题(如果不记录,会导致消息重复消费))
- 单一队列百万消息的堆积能力 (RocketMQ提供亿级消息的堆积能力,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堆积了亿级的消息后,依然保持写入低延迟)
- 支持多种消息协议,如 JMS、MQTT 等
- 分布式高可用的部署架构,满足至少一次消息传递语义(RocketMQ原生就是支持分布式的,而ActiveMQ原生存在单点性)
- 提供 docker 镜像用于隔离测试和云集群部署
- 提供配置、指标和监控等功能丰富的 Dashboard
1.2 RocketMQ 优势
目前主流的 MQ 主要是 RocketMQ、kafka、RabbitMQ,其主要优势有:
- 支持事务型消息(消息发送和 DB 操作保持两方的最终一致性,RabbitMQ 和 Kafka 不支持)
- 支持结合 RocketMQ 的多个系统之间数据最终一致性(多方事务,二方事务是前提)
- 支持 18 个级别的延迟消息(RabbitMQ 和 Kafka 不支持)
- 支持指定次数和时间间隔的失败消息重发(Kafka 不支持,RabbitMQ 需要手动确认)
- 支持 Consumer 端 Tag 过滤,减少不必要的网络传输(RabbitMQ 和 Kafka 不支持)
- 支持重复消费(RabbitMQ 不支持,Kafka 支持)
2 RocketMQ 基本概念
RocketMQ主要有四大核心组成部分:NameServer、Broker、Producer以及Consumer四部分。

2.1 NameServer
Name Server是一个几乎无状态节点,可集群部署,节点之间无任何信息同步。
NameServer 是整个 RocketMQ 的“大脑” ,它是 RocketMQ 的服务注册中心,所以 RocketMQ 需要先启动 NameServer 再启动 Rocket 中的 Broker。
2.1.1 NameServer作用
名称服务器(NameServer)用来保存 Broker 相关元信息并给 Producer 和 Consumer 查找Broker 信息。NameServer 被设计成几乎无状态的,可以横向扩展,节点之间相互之间无通信,通过部署多台机器来标记自己是一个伪集群。
每个 Broker 在启动的时候会到 NameServer 注册,Producer 在发送消息前会根据 Topic 到NameServer 获取到 Broker 的路由信息,Consumer 也会定时获取 Topic 的路由信息。所以从功能上看应该是和 ZooKeeper 差不多,据说 RocketMQ 的早期版本确实是使用的 ZooKeeper ,后来改为了自己实现NameServer 。
2.1.2 和zk的区别
Name Server和ZooKeeper的作用大致是相同的,从宏观上来看,Name Server做的东西很少,就是保存一些运行数据,Name Server之间不互连,这就需要broker端连接所有的Name Server,运行数据的改动要发送到每一个Name Server来保证运行数据的一致性(这个一致性确实有点弱),这样就变成了Name Server很轻量级,但是broker端就要做更多的东西了。
而ZooKeeper呢,broker只需要连接其中的一台机器,运行数据分发、一致性都交给了ZooKeeper来完成。
2.1.3 高可用保障
Broker 在启动时向所有 NameServer 注册(主要是服务器地址等) ,生产者在发送消息之前先从NameServer 获取 Broker 服务器地址列表(消费者一样),然后根据负载均衡算法从列表中选择一台服务器进行消息发送。
NameServer 与每台 Broker 服务保持长连接,并间隔 30S 检查 Broker 是否存活,如果检测到Broker 宕机,则从路由注册表中将其移除,这样就可以实现 RocketMQ 的高可用。
2.2 Broker
消息服务器(Broker)是消息存储中心,主要作用是接收来自 Producer 的消息并存储,Consumer 从这里取得消息。它还存储与消息相关的元数据,包括用户组、消费进度偏移量、队列信息等。从部署结构图中可以看出 Broker 有 Master 和 Slave 两种类型,Master 既可以写又可以读,Slave不可以写只可以读。
2.2.1 部署方式
Broker部署相对复杂,Broker分为Master与Slave,一个Master可以对应多个Slave,但是一个Slave只能对应一个Master,Master与Slave的对应关系通过指定相同的Broker Name,不同的BrokerId来定义,BrokerId为0表示Master,非0表示Slave。Master也可以部署多个。
从物理结构上看 Broker 的集群部署方式有四种:单 Master 、多 Master 、多 Master 多Slave(同步刷盘)、多 Master多 Slave(异步刷盘)。
单 Master
这种方式一旦 Broker 重启或宕机会导致整个服务不可用,这种方式风险较大,所以显然不建议线上环境使用。
多 Master
所有消息服务器都是 Master ,没有 Slave 。这种方式优点是配置简单,单个 Master 宕机或重启维护对应用无影响。缺点是单台机器宕机期间,该机器上未被消费的消息在机器恢复之前不可订阅,消息实时性会受影响。
多 Master 多 Slave(异步复制)
每个 Master 配置一个 Slave,所以有多对 Master-Slave,消息采用异步复制方式,主备之间有毫秒级消息延迟。这种方式优点是消息丢失的非常少,且消息实时性不会受影响,Master 宕机后消费者可以继续从 Slave 消费,中间的过程对用户应用程序透明,不需要人工干预,性能同多 Master 方式几乎一样。缺点是 Master 宕机时在磁盘损坏情况下会丢失极少量消息。
多 Master 多 Slave(同步双写)
每个 Master 配置一个 Slave,所以有多对 Master-Slave ,消息采用同步双写方式,主备都写成功才返回成功。这种方式优点是数据与服务都没有单点问题,Master 宕机时消息无延迟,服务与数据的可用性非常高。缺点是性能相对异步复制方式略低,发送消息的延迟会略高。
高可用保障
每个Broker与Name Server集群中的所有节点建立长连接,定时(每隔30s)注册Topic信息到所有Name Server。Name Server定时(每隔10s)扫描所有存活broker的连接,如果Name Server超过2分钟没有收到心跳,则Name Server断开与Broker的连接。
2.3 生产者(Producer)
也称为消息发布者,负责生产并发送消息至 Topic
生产者向brokers发送由业务应用程序系统生成的消息。RocketMQ提供了发送:同步、异步和单向(one-way)的多种范例。
2.3.1 同步发送
同步发送指消息发送方发出数据后会在收到接收方发回响应之后才发下一个数据包。一般用于重要通知消息,例如重要通知邮件、营销短信。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720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