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bytes判定IE浏览器 在创世界最短纪录

以前在网上看过一文章讲述国外的脚本高手是如何把IE浏览器的判定从32 bytes一步步缩简成最短的7 bytes字符的故事。该代码是通过利用IE浏览器不支持垂直制表符的特性来判定当前的浏览器是否是IE,var ie = !+”\v1″; 然而这个世界纪录在今年的1月8日又被一个俄国人给打破了,判定IE浏览器又缩小了1 bytes,只需要6 bytes的字符即可显示判定IE!它利用了IE与标准浏览器在处理数组的toString方法的差异做成的。

var ie = !-[1,];
alert(ie);

[1,]在标准浏览器会返回字符串”1″,相当于调用[1,].toString,
,IE则返回”1,”。但是这样IE与标准都会通过检测,因此使用负号强制转换为数字,标准能成功转换为1,1会在if中自动转换为true,而IE则转换为NaN,再自动转换为false!

如果从非IE的角度判定,可以省一个比特,因为我们做兼容时,绝大多数情况都是IE与非IE的开工。

演示代码:

var notIE = -[1,];
if(-[1,]){
alert(”这不是IE浏览器!”);
}else{
alert(”这是IE浏览器!”);
}

经测试,发现这段只有1才能起到作用,无论是0还是2都不起作用。难倒if(-2)被Javascript认为是非法?C里面可是合法的。
测试所用浏览器分别为IE8和Opera10。

下面收集一些判定IE浏览器各个版本的方法,主要使用IE各个阶段实现的一些方法,我们从这些IE判断中也可以用另一种视角来看IE的发展史。暂时提供到IE4的判定。

var isIE = window.ActiveXObject;
var isVersion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 ? 8.0 :

window.XMLHttpRequest ? 7.0 :

document.compatMode ? 6.0 :

(0).toFixed ? 5.5 :

document.getElementById? 5.0 :

document.all ? 4.0 :0;
IE5支持getElementById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新事物的出现总是引起话题,想起我的javascript启蒙书《Javascript DOM编程艺术》,里面的代码总是少不了判定是否支持getElementById……从此IE5走向辉煌,把网景推向地狱的深渊。IE5发布于1998年9月,从此所有主流浏览器都支持getElementById。

网上找到让IE4支持getElementById的代码,javascript的动态解析立功了。

var ie4=document.al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
if(ie4) {

document.getElementById = new Function(’var expr = /^\\w[\\w\\d]*$/, elname=arguments[0]; if(!expr.test(elname)) { return null; } else if(eval(”document.all.”+elname)) { return eval(”document.all.”+elname); } else return null;’)
}
还有getElementsByTagName的实现:

function ie_getElementsByTagName(str) {
if (str==”*”)
return document.all
else
return document.all.tags(str)
}

if (document.all)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 = ie_getElementsByTagName

很明显如果这些方法得到内置的原生支持,工作效率会大大提升,像jQuery的选择器之于querySelectorAll。IE5可能是当年内置方法与私有实现最多的浏览器,因此它赢得很彻底(抛开捆绑的原因)。内置方法越多,那么对于创建类库的工作就越轻松,从那时开始javascript的类库也多起来了。时至今日,javascript挟以jQuery的东风,越来越受到人重视。加之,西方人对后端javascript的研究,W3C许多惊人的草案的实现,微软加快对标准的支持,谷歌V8的javascript引擎与OS的咄咄逼人,我们一同期待IE9盛世的到来吧。
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多个固定翼无人机一致性控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多个固定翼无人机一致性控制”展开,采用Matlab代码实现相关算法,属于顶级EI期刊的复现研究成果。文中重点研究了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在多无人机系统中的一致性控制问题,通过构建固定翼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结合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实现多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轨迹一致性和稳定协同飞行。研究涵盖了控制算法设计、系统建模、优化求解及仿真验证全过程,并提供了完整的Matlab代码支持,便于读者复现实验结果。; 适合人群:具备自动控制、无人机系统或优化算法基础,从事科研或工程应用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自动化、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工程师;熟悉Matlab编程和基本控制理论者更佳;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多无人机协同控制系统的算法研究与仿真验证;②支撑科研论文复现、毕业设计或项目开发;③掌握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方法,提升对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提供的Matlab代码逐模块分析,重点关注DMPC算法的构建流程、约束处理方式及一致性协议的设计逻辑,同时可拓展学习文中提及的路径规划、编队控制等相关技术,以深化对无人机集群控制的整体认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