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数据结构包括: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1)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分为:顺序存储结构(存储元素是连续的)和链式存储结构(存储元素不是连续的)
线性结构特点: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线性结构常见的有:数组、队列、链表、栈
2)非线性结构
非线性结构包括:二维数组、多维数组、广义表、图结构
1、稀疏数组
1)当一个数组中大部分元素都为0时、或者为同一个数值时 可以用稀疏数组来存储该数组
2)处理方法:
1)记录数组一共几行几列,有多少个不同的值
2)把具有不同值的元素的列行记录在一个小规模的数组中,从而缩小程序的规模
2. 二维数组转稀疏数组的思路
1)遍历原始数组的二维数组,得到有效的个数sum
2)根据sum数组就可以创建稀疏数组sqarseArr int[sum+1][3]
3) 将二维数组的有效数据存入到稀疏数组
3. 稀疏数组转二维数组思路
1)先读取稀疏数组的第一行,根据第一行的数据,创建原始的二维数据
例如chessArr2=int[11][11]
2)在读取稀疏数组后几行的数据 并赋值给原始的二维数组即可
2021.4.4
二、队列
1)队列介绍
队列是一个有序列表 可以用数组或者链表来表现
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即先存入的数据 要先取出 后存入的要后取出
2)数组模拟队列
队列本身是有序列表,若使用数组的结构来存储队列的数据,则maxsize是该队列的最大容量
因为队列的输出、输入时分别从前后端来处理的, 因此需要两个变量front和rear分别记录队列的前后端的下标,front会随着数据的输出而改变,而real则是则是随着数组的输出而改变
3)当我们将数据存入队列时称为“addqueue”,addqueue的处理需要有两个步骤,思路分析
1)将数组的指针后移,real+1,当front==real【空】
2)若尾指针real小于队列最大下标maxsize-1,则将数据存入real所指的数组元素中,否则无法存入数据,real==maxsize-1[队列满]
2021.4.5
三 数组转环形数组 (通过取模的方法来实现)
思路
1) front变量的含义做一个调整: front就是指向队列的第一个元素,也就是说arr[front]就是队列的第一个元素,front初始值就是0.
2) Rear变量的含义做了一个调整:real指向队列元素的最后元素的前一个位置,因为希望空出一个空间做一个约定,real初始值是0
3) 当队列满时,条件是(real+1)%maxSize=front【满】
4) 队列为空的条件是:real=front
5) 队列中有效数据个数为:(real-front+maxSize)%maxSize
6)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原来队列修改得到一个环形队列
2021.4.6
四、链表(linked List)的介绍
①. 链表是有序的列表,但它在内存中是
小结:
1) 链表是以节点的方式来存储
2) 每个节点包含data域,next域:指向下一个节点
3) 如上图发现链表的各个节点不一定是连续存储的
4) 链表分带头节点的链表和没有头结点的链表,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
创建(添加):
1) 先创建一个head头节点,作用是表示单链表的头
2) 后面我们每添加一个节点,就直接加入到链表的最后
3) 遍历:通过一个辅助遍历 帮助遍历整个链表
②.单链表应用实例
使用head头的单向链表实现水浒英雄排行榜管理
- 完成对英雄人物的增删改查
- 第一种方式在添加英雄时直接添加到链表的尾部
- 第二种方式是添加英雄时 根据排名将英雄插入到指定位置
2021.4.7
③.第二种顺序添加方法的实现
1) 首先找到新添加的节点的位置,是通过辅助变量(指针),通过遍历搞定
2) 新的节点.next=temp.next
3) temp.next=新的节点
④.双向链表的遍历 添加 修改 删除的操作思路
- 遍历和单链表一样 只是可以向前 也可以向后
- 添加(默认添加到双向链表的最后)
- 先找到双向链表的最后这个节点
- Temp.next=newHeroNode
- newHeroNode…pre=temp
- 修改思路和原理和单链表一样
- 删除
- 因为是双向链表,因此我们可以实现自我删除某个节点
- 直接找到要删除的这个节点 比如temp
- Temp.pre.next=temp.next
- temp.next.pre=temp.pre
⑤. 构建一个单向的环形链表思路
- 先创建第一个节点,让first指向该节点,并形成环形
- 后面当我们每创建一个新的节点,就把该节点,加入到已有的
环形链表中即可
遍历环形链表 - 先让一个辅助指针(变量)temp 指向first节点
- 然后通过一个while循环遍历该环形链表即可 temp.next=first结束
四.小孩出列
根据用户的输入,生成一个小孩出圈的顺序
n=5,即有5个人
k=1,从第一个人开始报数
m=2,数2下 - 需求创建一个辅助指针(变量)helper,事先应该
指向环形链表的最后的这个节点
补充:小孩报数前先让first和helper移动k-1次
2. 当小孩报数前,先让first和helper同时移动m-1次 - 这时就可以将first指向的小孩出圈
First=first.next
Helper.next=first
原来first指向的节点就没有任何的引用,就会被回收
五.栈
一). 栈的应用场景
1)子程序的调用:在跳往子程序前,会先将下一个指令的地址存到堆栈中,
直到子程序执行完后再将地址取出,以回到原来的程序中
2)处理递归调用:和子程序的调用类似,只是除了储存下一个指令的地址外,
也将参数、区域变量等数据存入堆栈中
3)表达式的转换[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 与求值(实际解决)。
4)二叉树的遍历
5)图形的深度优先(depth–first)搜索法
二) 栈的介绍
1)栈的英文(stack)
2) 栈是一个先入后出(filo-first in last out)的有序列表
3)栈(stack)是限制限制线性表中元素的插入和删除只能在线性表的同一端
进行的特殊线性表,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为变化的一端,称为栈顶(top)
另一端为固定的一端,称为栈底
4) 根据占得定义可知,最先放入栈中的元素在栈底,最后放入的元素在栈顶
而删除元素正好相反,最后放入的元素最先删除
5) 图解方式说明出栈(pop)和入栈(push)的概念
三)实现栈的思路和分析
1.使用数组来模拟
2.定义一个top来表示栈顶,初始化为-1
3.入栈的操作,当有数据加入到栈时,top++,stack[top]=data
4.出栈操作,int value=stack[top],top–;return value;
四)使用栈完成表达式的计算思路
1.通过一个index值(索引),来遍历我们的表达式
2.如何是一个数字直接入栈
3.如何发现是一个符号 就分以下情况
1)如何发现当前符号栈为空,就直接入栈
2)如何符号栈有操作符,就进行比较,如何当前的操作符
的优先级小于或者等于栈中的操作符,就需要从栈中pop
出两个数,再从符号栈中pop出一个符号,进行运算,将
得到的结果入数栈,然后将当前的操作符入符号栈,如果
当前的操作符的优先级大于栈中的操作符,就直接入符号栈
4.当表达式扫描完毕,就顺序的从数栈的符号栈中pop出相
应的数和符号,并运行
5.最后在数栈中就只有一个数字,就是表达式的结果
五)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的思路步骤分析
- 初始化两个栈:运算符栈是s1和储存中间结果的栈
- 从左至右扫描中缀表达式
- 遇到操作数时,将其压入S2
- 遇到运算符时,比较其与S1栈顶运算符的优先级
1) 如果S1为空,或者栈顶运算符为左括号,则直接将其运算符入栈
2) 否则,若优先级比栈顶运算符的高,也将运算符压入s1
3) 否则,将S1栈顶的运算符弹出并压入到S2中,再次转到(1)与s1中的新的栈顶运算符相比较 - 遇到括号时:
1) 如果是左括号“(”,则直接压入s1
2) 如果是右括号“)”,则依次弹出s1栈顶的运算符,并压入s2,直到遇到左括号为止,此时将这一对括号丢弃 - 重复步骤2至5,直到表达书的最右边
- 将s1中剩余的运算符依次弹出并压入S2
- 依次弹出S2中的元素并输出,结果的逆序即为中缀表达式对应的后缀表达式
824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