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混淆了!JVM内存模型和Java内存模型的本质区别

JVM 内存模型(JVM Memory Model)和 Java 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 JMM)是 Java 开发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这两个概念很容易被搞混,所以本文就来通俗易懂的讲讲二者的区别。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各自的概念,以及其解决的问题。

1.JVM内存模型

  • 定位:JVM 在运行 Java 程序时对物理内存的具体划分和管理方式,用来保证 Java 程序正常执行的。

  • 目的:定义 Java 程序在运行时如何分配、使用和回收内存。
  • 核心组成堆(Heap):存储对象实例(所有线程共享)。 方法区(Method Area):存储类信息、常量等(JDK8 后由元空间实现)。 虚拟机栈(VM Stack):存储方法的局部变量、操作数栈(每个线程私有)。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服务于 JVM 调用本地方法。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记录线程当前执行的指令地址。
  • 关注点:内存的分配、垃圾回收(GC)、内存泄漏等问题。

JVM不划分内存区域行不行?

从理论上来讲可能是可行的,但从程序的运行效率、垃圾回收的效率等方面来讲不划分内存区域,所有的信息放到一起,其效率是非常慢的,是不能被允许的。

并且不划分区域可能会导致关键数据易被污染的问题,例如方法区存储的类元数据(如类结构、静态变量)需要长期存在且全局共享,若与临时变量混存,可能导致类信息被意外覆盖。例如,在热加载类时,新类元数据可能覆盖正在被其他线程使用的旧版本,引发不可预知的错误。

所以综合来看,JVM 必须按存储的数据类型划分为不同的数据区域,以提升程序的执行和垃圾回收的效率,并且可以减少程序在运行时的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这就是 JVM 内存模型所解决的问题。

2.Java内存模型

  • 定位:Java 语言规范(JLS)定义的多线程环境下内存访问的规则和约束的一种规范

  • 目的:解决多线程并发时的内存可见性、原子性、有序性问题,确保线程间正确通信。
  • 核心概念主内存(Main Memory):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 工作内存(Working Memory):每个线程私有的内存副本(可能对应 CPU 寄存器或缓存)。 happens-before原则:定义操作之间的偏序关系,确保可见性。 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s):禁止指令重排序的机制。
  • 关注点:如何通过 synchronized、volatile 等关键字或并发工具类保证线程安全。
  • 示例场景:解决多线程下共享变量的不可见性(如使用 volatile 禁止指令重排序)。

PS:也就是说“Java 内存模型”主要是保证 Java 在多线程下正常运行的一种机制(或规定)。

小结

JVM内存模型

Java内存模型(JMM)

范畴

JVM 实现层面的内存区域划分

多线程并发编程的内存访问规则

主要目标

内存分配、回收和管理

解决线程间的可见性、有序性和原子性问题

具体实现

堆、栈、方法区等物理内存划分

volatile、synchronized 等语义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