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数据可视化:有效传达信息的艺术
1. 视觉传播组件理解
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方式十分复杂,我们可以利用预注意处理和扫视运动来增强观众的视觉感知。在进行数据可视化时,需从数据本身出发,通过位置、形状、长度和大小等各种属性对数值进行编码。例如,用斜率或角度来编码随时间的变化,用色调、饱和度或亮度来区分不同类别。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就能传达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分组。但要注意,创建可视化时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他人对数据的解读。
1.1 避免使用三维图形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处理的是二维可视化,因为屏幕、打印报告和投影幻灯片都局限于宽度和高度。虽然可以模拟深度的第三维度,但这是一项挑战,而且模拟的三维效果始终只是模拟。为了模拟深度,需要改变用于传达数据含义的属性,这会影响观众准确比较和理解数据的能力。因此,强烈建议避免使用三维绘图。二维可视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尽管像 Excel 这样的桌面工具使创建 3D 图表变得非常容易,但如果目标是向他人传达数据,还是应克制使用 3D 图表的冲动。
1.2 二维可视化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统计学家 William S. Cleveland 和 Robert McGill 发表了两篇开创性论文。在第一篇论文《图形感知:理论、实验及图形方法的发展应用》中,他们指出数据分析和数据呈现的图形方法需要科学基础,并通过实验让受试者观看各种图形,测量他们对其中定量信息的视觉解码准确性。在第二篇论文《图形感知与科学数据分析的图形方法》中,他们更新了结果,并提供了一份视觉编码及其解码相对准确性的有序列表。这些研究结果可作为可视化的指导原则,如果目标是准确传达定量数据,条形图通常比饼图好,分组条形图比堆叠条形图好。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22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