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认证技术:RFID距离界定协议与移动代理密码认证
1. RFID距离界定协议
在当今的无线通信领域,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其安全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相互认证距离界定协议,该协议能够抵御当前已知的所有攻击,同时还能保护标签的隐私。
1.1 抵御距离劫持攻击
距离劫持攻击是RFID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攻击方式。在单协议环境下,攻击者若要发起距离劫持攻击,会先冒充阅读器与被利用的标签进行通信。标签会将初步信息(如NA和ID)发送给阅读器。攻击者收到这些信息后,会以欺诈标签的身份将NA和自己的身份ID′发送给真正的阅读器。最后,被利用的标签会与阅读器执行快速比特交换阶段。
不过,被利用的标签计算H时使用的是{H}3n = f(s, NA, NB, ID),而真正的阅读器计算H时使用的是{H}3n = f(s′, NA, NB, ID′),其中s′是攻击者与真正阅读器之间的共享密钥,真正的阅读器会根据攻击者的标识符ID′在数据库中查找s′。因此,当阅读器和标签使用不同输入计算出的伪随机字符串H值相同时,攻击者成功的概率为(1/2)n。
| 参与者 | 计算H的公式 |
|---|---|
| 被利用的标签 | {H}3n = f(s, NA, NB, ID) |
| 真正的阅读器 | {H}3n = f(s′, NA, NB, ID′)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