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范德堡技术监测干扰电流治疗患者的皮肤灼伤情况
1. 引言
在干扰电流(IFC)治疗过程中,患者皮肤灼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同人的皮肤特性存在差异,如干性皮肤和油性皮肤,但使用范德堡(vdP)技术能得到相对一致的读数。通过监测vdP读数,可及时发现皮肤可能出现的问题。
2. 原理分析
2.1 人体皮肤与电流传导模型
在IFC治疗中,来自两个交流电源的电流通过接触点进入人体,流经接触点、皮肤和身体内部。皮肤和身体内部都可看作有损耗的电容器,电容起主导作用,阻抗较低,电流能较容易地通过皮肤和身体内部并被肌肉吸收。接触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通常较小,一般在0.1Ω或更小。
当接触点变脏时,皮肤和身体内部有损耗电容器的电容值不变,但ESR会发生很大变化。在恒定电流下,接触点与皮肤界面的功率损耗表现为热量损失(I²R损失),随着接触点状况变差,灼伤损伤程度会增加。ESR与皮肤电阻率/薄层电阻成正比,监测其中一个就能了解另一个的情况。
2.2 当前监测方法及问题
目前,监测患者皮肤接触点质量主要依赖患者反馈的“观望”方法。医护人员根据经验设置治疗时间,如为新患者设置5分钟,为熟悉的患者设置15分钟,并询问患者治疗感受、是否疼痛、是否需要调整电流剂量等。但这种方法存在问题,若医护人员分心离开患者,可能导致患者严重灼伤和肌肉损伤。
2.3 范德堡技术监测的优势
电子监测器能在一秒或更短时间内测量和处理数据,通过监测皮肤的薄层电阻并使用vdP技术,可早期检测电极处的灼伤或其他问题。与IFC治疗导致灼伤所需的时间(通常至少一分钟)相比,电子设备和微处理器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