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与AI助力全球农业创新,实现可持续粮食生产
1. 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不断改变着农业系统,对农业产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世界许多国家,农业是主要的收入来源。然而,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70亿增长到90亿,这将给土地和水资源带来更大压力,要求生产更多粮食以满足增长的人口需求。同时,农业部门相对较低的收入,以及大多数人迁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参与全球竞争,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持续存在。
为应对这些挑战,2015年联合国大会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旨在到2030年实现“为所有人创造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来”。其中,SDG2提出“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可持续农业”,这需要农业和粮食系统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共同努力,以在下一代消除饥饿。
传统农业系统已难以应对这些挑战,因此迫切需要采用更智能的方式来革新农业和粮食生产系统,提高生产力并减少浪费。近年来,诸如可控环境农业(CEA)、物联网(IoT)、机器学习(ML)、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DL)、无人机(UAV)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前沿技术,吸引了农民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有望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产品和粮食需求。
硬件和软件技术的结合优化了农业运营,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许多便携式、低成本、高效能且具备无线连接功能的硬件和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室内和室外农业。通过硬件和传感器网络持续监测农业生长参数,如温度、相对湿度和土壤湿度,农民可以获得关键信息,从而更好地管理投入、监控作物生长,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同时,先进的硬件如图形处理单元(GPUs),可在基于AI框架的软件支持下,处理传感器收集的大量数据。
AI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软件系统提供了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