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妻子:科技背后的性别、生态与社会问题
1. 社交机器人与智能妻子的性别问题
1.1 社交机器人的局限性与潜在影响
有人警告称,若因情感机器人那双大眼睛和可爱笑声而成为其“拥趸”,并倡导将其用于提供共情关怀,这实则是将关怀的表象误当作真正的共情和真诚的人际互动。相关研究表明,即便社交机器人未来能有效提供情感共情和社会关怀,也可能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就像手机的存在会在双向对话中降低人们的共情和亲密感,社交机器人也可能引发类似问题。
1.2 倡导社交护理机器人的质疑
社交意识机器人在技术上能做到的和实际能做到的仍存在巨大差距。有人认为,更关键的问题是,倡导使用社交护理机器人是否是一条可取之路。比如,如果能像对待编码工作那样重新评估和支付老年护理工作的价值,那么机器人旨在缓解的该领域劳动力短缺问题可能就会消失。或者,更激进地说,如果重新设计住房和城市,让老年人不被隔离,而是融入更广泛的公民社会,情况或许会有所不同。
1.3 使用机器人承担女性化护理工作的问题
我们不应认为用机器人“智能妻子”来承担女性化的护理和情感劳动是好事。这些社交机器人可能会低估许多女性已经在做的护理工作(有偿和无偿的),以及她们在年老或身患重病时获得护理的机会。虽然这只是一种可能的结果,但仍值得我们关注。
1.4 社交机器人的性别问题
- 拒绝性别中立的假象 :我们应摒弃机器人性别中立的假象。尽管有迹象表明社交机器人开始模糊“智能妻子”的性别,但这还不足以改变“智能妻子”的个性、属性和目的,从而打破性别现状。当机器人的目的是复制和取代女性化劳动时,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5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