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成像:视觉技术全解析
1. 基于视觉的介入成像模式
白光相机在介入领域有两大常见应用。一是用于诊断和治疗性的内窥镜检查与腹腔镜检查,通过自然孔道或小切口进入人体,实现更微创的手术操作。二是在需要对手术区域进行大幅放大的手术中,借助显微镜完成显微外科任务。在这两种应用中,相机提供的信息是临床医生进行手术的主要感官渠道。
1.1 内窥镜
内窥镜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的光学系统,通过自然或人工孔道插入人体。如今,内窥镜手术因诸多优点,如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适用于高风险人群等,成为许多介入手术的首选方法。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大多数解剖区域的手术、消融治疗、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和冷冻治疗等。
-
内窥镜类型 :内窥镜主要分为刚性和柔性两种。柔性内窥镜通过有序的光纤束传输光线和图像,并由电缆或连杆控制,因其柔韧性可适应自然弯曲,常用于胃肠道或支气管树的诊断和治疗。刚性内窥镜则用于微创手术,通常基于棒状透镜技术,通过套管针经小切口插入。现代视频内窥镜系统由内窥镜本身(光学系统)、冷光源、包含CCD或CMOS芯片的相机系统,以及可选的用于引入器械、冲洗或其他支持系统的通道组成。近年来,随着成像传感器的小型化,“芯片在尖端”系统逐渐普及,成像传感器芯片直接安装在内窥镜尖端并传输数字信号。不同应用场景下有不同类型的内窥镜,如下表所示:
| 内窥镜类型 | 治疗区域 |
| — | — |
| 关节镜 | 关节 |
| 支气管镜 | 呼吸道 |
| 结肠镜 | 结肠 |
| 膀胱镜 | 膀胱 |
| 胃镜 | 胃肠道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