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对抗网络(GAN):原理、实现与训练
1. GAN 基础原理
1.1 GAN 训练流程
- 寻找误判负例(假阴性) :将真实票据输入到判别器中,若判别器将真实票据误判为假票,误差函数会驱动判别器进行反向传播,更新其权重,使其更善于识别真实票据。
- 寻找正确负例(真阴性) :把生成器的输出直接连接到判别器的输入,形成一个大模型。从随机数输入生成器开始,生成器输出假票据,再将其输入判别器。若判别器正确识别出假票,会通过判别器进行梯度计算,但仅更新生成器的权重,判别器的权重在此步骤中保持不变(即判别器被冻结),这样生成器能学习如何更好地欺骗判别器。
- 寻找误判正例(假阳性) :给判别器一个假票据,如果判别器将其误判为真票,就更新判别器的权重,使其更善于识别假票。
- 重复真阴性步骤 :再次执行真阴性步骤,让判别器和生成器在每一轮训练中都有两次更新的机会。
1.2 为何称为“对抗”
GAN 中的“对抗”一词源于博弈论。从表面上看,生成器和判别器似乎是合作关系,但换个角度看,可将判别器想象成警察侦探,生成器想象成独自作案的伪造者,且伪造者能得知哪些伪造票据被检测出来。这样,两者就呈现出对抗关系。这种对抗视角虽不改变网络的设置和训练方式,但为理解网络提供了不同思路。GAN 训练的目标是让两个网络都发挥出最佳能力,达到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状态。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28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