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绍下面向对象(OOP)的三大特征:
(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有三大特征:封装(Encapsulation)、继承(Inheritance)、多态(Polymorphism)。这三个单词很常见,大家还是记住为好!
(2)封装(Encapsulation):类包含了数据和方法,将数据和方法放在一个类中就构成了封装。
(3)继承(Inheritance):Java是单继承的(这点和C++有区别),意味着一个类只能继承于一个类,被继承的类叫父类(或者叫基类,base class),继承的类叫子类。Java中的继承使用关键字extends。但是,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多个接口之间用逗号进行分割。实现接口使用关键字implements。
(4)多态(Polymorphism):多态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父类的引用可以指向子类的对象,或者接口类型的引用可以指向实现该接口的类的实例。多态之所以是这样的是因为基于一个事实:子类就是父类!
(5)关于多态的一些重要说明:
当使用多态方式调用方法时,首先检查父类中是否有此方法,如果没有则编译错误,如果有则再去调用子类重写(Override)【如果重写的话】的此方法,没有重写的话,还是调用从父类继承过来的方法。
两种类型的强制类型转换:
向上类型转换(upcast):将子类型引用转换成父类型引用。对于向上类型转换不需要显示指定。
向下类型转换(downcast):将父类型引用转换成子类型引用。对于向下类型转换,必须要显示指定。向下类型转换的原则:父类型引用指向谁才能转换成谁。
多态是一种运行期的行为,不是编译期行为!在编译期间它只知道是一个引用,只有到了执行期,引用才知道指向的是谁。这就是所谓的“软绑定”。
多态是一项让程序员“将改变的事物和未改变的事物分离开来”重要技术。
鸭子类型:
调用不同的子类将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而无须明确知道这个子类实际上是什么,这是多态的重要应用场景。而在python中,因为鸭子类型(duck typing)使得其多态不是那么酷。
鸭子类型是动态类型的一种风格。在这种风格中,一个对象有效的语义,不是由继承自特定的类或实现特定的接口,而是由"当前方法和属性的集合"决定。这个概念的名字来源于由James Whitcomb Riley提出的鸭子测试,“鸭子测试”可以这样表述:“当看到一只鸟走起来像鸭子、游泳起来像鸭子、叫起来也像鸭子,那么这只鸟就可以被称为鸭子。”
在鸭子类型中,关注的不是对象的类型本身,而是它是如何使用的。例如,在不使用鸭子类型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编写一个函数,它接受一个类型为"鸭子"的对象,并调用它的"走"和"叫"方法。在使用鸭子类型的语言中,这样的一个函数可以接受一个任意类型的对象,并调用它的"走"和"叫"方法。如果这些需要被调用的方法不存在,那么将引发一个运行时错误。任何拥有这样的正确的"走"和"叫"方法的对象都可被函数接受的这种行为引出了以上表述,这种决定类型的方式因此得名。
鸭子类型通常得益于不测试方法和函数中参数的类型,而是依赖文档、清晰的代码和测试来确保正确使用。
Duck typing 这个概念来源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诗人詹姆斯·惠特科姆·莱利(James Whitcomb Riley,1849-
1916)的诗句:”When I see a bird that walks like a duck and swims like a duck and quacks like a duck, I call that bird a duck.”
先上代码,也是来源于网上很经典的案例:
1 class Duck():
2 def walk(self):
3 print('I walk like a duc
面向对象与鸭子类型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92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