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最近学习java,接触到了回调机制(CallBack)。初识时感觉比较混乱,而且在网上搜索到的相关的讲解,要么一言带过,要么说的比较单纯的像是给CallBack做了一个定义。当然了,我在理解了回调之后,再去看网上的各种讲解,确实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于初学的我来说,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此处,将我对回调机制的个人理解,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描述一下,如有不妥之处,望不吝赐教!
开始之前,先想象一个场景:幼稚园的小朋友刚刚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
第1章. 故事的缘起
幼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式子 “1 + 1 = ”,由小明同学来填空。
由于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小明同学可以完全靠自己来计算这个题目,模拟该过程的代码如下:

1 public class Student
2 {
3 private String name = null;
4
5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6 {
7 // TODO Auto-generated constructor stub
8 this.name = name;
9 }
10
11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12 {
13 this.name = name;
14 }
15
16 private int calcADD(int a, int b)
17 {
18 return a + b;
19 }
20
21 public void fillBlank(int a, int b)
22 {
23 int result = calcADD(a, b);
24 System.out.println(name + "心算:" + a + " + " + b + " = " + result);
25 }
26 }

小明同学在填空(fillBalnk)的时候,直接心算(clacADD)了一下,得出结果是2,并将结果写在空格里。测试代码如下:

1 public class Test
2 {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4 {
5 int a = 1;
6 int b = 1;
7 Student s = new Student("小明");
8 s.fillBlank(a, b);
9 }
10 }

运行结果如下:
小明心算:1 + 1 = 2
该过程完全由Student类的实例对象单独完成,并未涉及回调机制。
第2章. 幼师的找茬
课间,幼师突发奇想在黑板上写了“168 + 291 = ”让小明完成,然后回办公室了。
花擦!为什么所有老师都跟小明过不去啊?明明超纲了好不好!这时候小明同学明显不能再像上面那样靠心算来完成了,正在懵逼的时候,班上的小红同学递过来一个只能计算加法的计算器(奸商啊)!!!!而小明同学恰好知道怎么用计算器,于是通过计算器计算得到结果并完成了填空。
计算器的代码为:

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详细解释了JAVA回调机制的概念和应用场景。从简单的心算填空,到使用计算器,再到引入回调函数,最后通过接口实现多态,逐步揭示了回调机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8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