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理解云服务的实例类型和使用场景呢?
自接触公有云以来,选择什么类型的云服务器一直是一个问题。按照对华为云服务器的理解,整理了一个实例和场景的总览。
官网链接:https://www.huaweicloud.com/product/ecs.html
华为云计算产品总共分为7大类34小类(内含云手机,为第7类),每个大类中分别包含了传统的x86架构系列以及华为自研的鲲鹏架构系列(K开头的实例是鲲鹏架构):
- 第一大类通用计算型是最常见的类型,使用范围最广的类别。这类产品提供了最通用的cpu、内存资源,可以满足企业官网、办公环境、轻量级数据库及缓存服务器等场景。同时,通用计算型中也可以分为2大类,即通用计算型产品,以及通用计算增强型产品,这两类产品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否是CPU独享,通用计算型中的产品是CPU共享的,价格较为便宜(T系列为共享),但是性能稳定性不够好,而通用计算增强型中的产品则是独享CPU的,价格也同样稍贵。
- 第二大类是内存密集型,这类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内存都比较大,这个系列中的产品,cpu内存比均为1:8以上,适合高性能数据库、内存数据库、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等对内存要求比较高的场景。
- 第三大类为存储密集型,这类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均带有本地存储,本地存储有2大特点:1是由于是本地IO,不通过网络协议,因此存储性能相对较高。2是直接将本地存储给云服务器使用,没有提供三副本的保障,因此存储成本相对较低。当然,使用本地存储还有一个限制,就是无法迁移主机,也无法变配。存储密集型产品适用于MapReduce和Hadoop分布式计算、数据密集处理等对存储要求较高,且自身有可靠性保障机制的业务。
- 第四类为计算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的最大特点是CPU主频比较高,单核能力强悍,适合机器学习、基因工程、金融分析、图形工作站、大数据搜索等对CPU性能要求较高的业务。
- 第五类产品为计算加速性产品,这类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提供了除了CPU之外的异构计算资源,如GPU、FPGA以及华为自研的昇腾芯片等,这类产品适用于生物制药、游戏动画、视频编码、高性能、科学和工程应用等对特殊算力有需求的场景。
- 第六类产品为裸金属服务器,这类产品是直接将整台物理机暴露给客户使用,适合核心数据库、高性能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容器等场景。
- 第七类产品则为华为云提供的云手机场景,可以让您直接在云商拥有一台手机,适用于云手机等ARM Native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