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件:
USB 2.0 OTG行動版規格概述
電子產品在挑戰尺寸、容量、處理速度與便利性的同時,也考驗著工程人員的設計能力。舊式USB介面的單向傳輸方式已很難匹配現今可攜式電子產品的強大功能,市場需要的是讓可攜式裝置直接互連的雙向聯結方式。而USB
OTG的問世,所有問題將迎刃而解。
隨著電子產業不斷革新與演進,電子產品的成本亦隨之降低。尺寸設計更為輕巧,而耗電量也相對降低許多,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不論在數量或種類上,在過去幾年都呈現爆炸性成長。行動電話、數位相機、PDA、MP3播放機等裝置,不但功能愈來愈多,其儲存容量和處理速度也愈來愈高。這些新型的高階配備,為使用者所帶來的便利與功能,在幾年前幾乎是無法想像的。 與可攜式裝置互相通訊的挑戰
隨著可攜式裝置的功能和資料容量的提高,使用者也開始希望能與其他可攜式裝置、非可攜式裝置互相共享資訊,但是掌上型裝置的資料輸入及資料顯示較為不易,這個問題並不存在於個人電腦或其他高階電子產品。可攜式裝置因為體積小,通常沒有很實用而共通的人機介面,常常只有一個小螢幕以及數目有限的按鍵。這個嚴重的問題,使得這些裝置的資料輸入與存取,無法匹配其性能與儲存容量。舉例來說,要製作一個可儲存一萬筆電話號碼的手機,在技術上並不困難,但是要用手機本身小小的數字鍵盤來輸入那麼多的人名和電話號碼,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傳統USB介面並非萬能
註:標準的USB連線架構
標準的USB系統配置,是由個人電腦作為主控端,而其它的配備則作為週邊,週邊配備彼此不能直接互連,所有的資料必須透過主控端來中介傳輸。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想要將數位相機的照片列印出來,必須先將相片上傳到主控端,再從主控端傳送到印表機。
圖二 理想的連線架構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能讓可攜式裝置直接互連的連線方式。舉例來說,我們可能希望如圖二a所示,比照標準的USB架構,將數位相機直接連線到個人電腦,上傳相片圖檔。也可能希望如圖二b所示,將數位相機直接連線到印表機,不需要透過電腦主機,即可直接列印相片。
USB
OTG出馬 問題迎刃而解
圖三 Mini-A接頭與標準A型接頭的橫斷面比較圖
新通訊協定
兩個互相連接的雙模式裝置,可以透過HNP交換主控端角色。圖五顯示A裝置與B裝置逐步執行HNP時,D+線路的訊號活動。
註:通訊請求協定(SRP)
USB OTG主控端可切斷匯流排的供電,以節約本身的電源。所連接的週邊裝置可使用SRP協定,要求主控端重新啟動匯流排。本圖顯示VBUS的訊號活動以及上拉之後的資料線路(全速及高速裝置位於D+,低速裝置位於D-)。
設計考量 最後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測試工作。為了讓使用者有優質的體驗,OTG裝置一定要測試是否完全符合標準規格,以及運作過程是否毫無瑕疵。產品的驗證方面,一定要仔細評估、測試USB標準規格及OTG增訂規格所定義的各項參數。在進行產品驗證時,可先參考OTG相容性規劃書(OTG Compliance Plan)。
結語 |
USB 2.0 OTG行动版规格概述
解答
电子产品在挑战尺寸、容量、处理速度与便利性的同时,也考验着工程人员的设计能力。旧式USB接口的单向传输方式已很难匹配现今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强大功能,市场需要的是让便携设备直接互连的双向联结方式。而USB OTG的问世,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
随着电子产业不断革新与演进,电子产品的成本亦随之降低。尺寸设计更为轻巧,而耗电量也相对降低许多,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不论在数量或种类上,在过去几年都呈现爆炸性成长。移动电话、数字相机、PDA、MP3播放器等装置,不但功能愈来愈多,其储存容量和处理速度也愈来愈高。这些新型的高阶配备,为使用者所带来的便利与功能,在几年前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而这些功能强大的新型配备问世后,设计通讯协议、系统架构和硬件装置的工程师,也面临到新的问题与挑战。以往应用于交流电器的传统设计法,未必适用于新一代电子装置的各种特性。
与便携设备互相通讯的挑战
随着便携设备的功能和数据容量的提高,用户也开始希望能与其他便携设备、非便携设备互相共享信息,但是掌上型装置的数据输入及数据显示较为不易,这个问题并不存在于个人计算机或其他高阶电子产品。便携设备因为体积小,通常没有很实用而共通的人机接口,常常只有一个小屏幕以及数目有限的按键。这个严重的问题,使得这些装置的数据输入与存取,无法匹配其性能与储存容量。举例来说,要制作一个可储存一万笔电话号码的手机,在技术上并不困难,但是要用手机本身小小的数字键盘来输入那么多的人名和电话号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便携设备的另一个问题是必须要传输的数据量。以一台数字相机为例,其储存容量就可高达数百MB。此外,数据传输的方式也有很多类型。比方说,手机用户可能会想将手机连接到个人计算机,下载原先储存的讯息;有时需要和其他手机联机,互传电话号码;或者需要和数字相机联机,上传所拍摄的相片;当然有时还必须连接到PDA,使用无线网络功能。
但是,手机之类的便携设备体积太小,没有空间为各种联机类型提供专属的接头,而且便携设备的市场对成本相当敏感,想要提供这么多的接头,会使成本过于昂贵。此外,很多使用便携设备的用户,并不熟悉太过于技术性的功能,所以厂商设计的数据传输方式,必须是简易且直觉式设计。
由此看来,我们需要一种便宜、普及、使用容易、传输速率高的联机方式,使各种不同的电子装置能够彼此通讯且传输数据。
传统USB接口并非万能
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就是一种可行的连结方式。USB接口在个人计算机已经相当普及,可连接鼠标、键盘等简单配备,也可连接打印机、MP3播放器等较复杂的配备。过去三年以来全世界所销售的计算机,几乎每一台都有USB功能,目前用户所使用的计算机及外围配备,已超过十亿台具备USB功能。USB的成本低、性能稳定又容易使用,且它的效能高,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5 Mbps至480 Mbps。
但是,标准的USB联机需要一个主控端(host),这个主控端通常是个人计算机。如果我们想把一份储存在外围配备的数据,传输到另一个外围配备,唯一的方法是透过主控端来中介传输,详见(图一)。
注:标准的USB联机架构
图一 个人计算机与打印机、相机、PDA联机
标准的USB系统配置,是由个人计算机作为主控端,而其它的配备则作为外围,外围配备彼此不能直接互连,所有的数据必须透过主控端来中介传输。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想要将数字相机的照片打印出来,必须先将相片上传到主控端,再从主控端传送到打印机。
那么,为什么不在便携设备里,加入主控端功能呢?这个方法听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可不容易。
USB是一种主从架构的通讯协议,原先是设计给一个主控端搭配多个外围配备的应用方式,因此USB联机的操控管理,多半是仰赖主控端。如果要将整套USB规格的主控端控管逻辑,全部建构在一个便携设备中,对于着重功能简便而专一的便携设备而言,可能会造成很大的负担。而且USB传输线具有方向性,插入主控端的接头和插入外围配备的接头并不相同。
以便携设备而言,有时候必须担任主控端的角色,例如数字相机传送相片给打印机。而有时候则必须担任外围配备的角色,例如数字相机将相片上传至桌面计算机,如(图二)。而且虽然USB的专用接头体积不大,但如果要建构于小巧的便携设备之中,可能还是过于庞大。最后一点,USB架构认定主控端具备充足的电源,可为联机的外围配备提供电力,有些配备甚至全部的电力都是来自USB总线。这样的供电架构,对于一些电力有限的小型便携设备而言,会造成难以管理的负担。
图二 理想的联机架构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能让便携设备直接互连的联机方式。举例来说,我们可能希望如图二a所示,比照标准的USB架构,将数字相机直接联机到个人计算机,上传相片图档。也可能希望如图二b所示,将数字相机直接联机到打印机,不需要透过计算机主机,即可直接打印相片。
USB的多项优点,一定有办法能克服上述的缺点,使USB能实际应用于便携设备之中。
USB OTG出马 问题迎刃而解
USB难题的解决之道终于问世。USB标准规格于2001年12月增订USB OTG(USB On-The-Go)规格,解决了便携设备的建构需求,其内容包括:制订体积较小的接头规格,而且相同的接头可用于主控模式及外围模式,另外还制定一套新协议,可让两个装置协商何者扮演主控角色、何者扮演外围角色。新规格的供电需求量较低,使得电源节约模式的功能也有所改良,另外还增添了几项限制,以降低软件常态运作的负荷。OTG虽然有了这些新功能,但还是和现有的USB规格完全兼容。接下来,本文将针对这些新功能一一详细介绍,并探讨这套新规格对于系统设计所带来的影响。
新式接头
在USB规格的机械性改良方面,主要是增添了几款新型接头,针对既有的A型接头及B型接头,这次新增了Mini-A和Mini-B接头与插槽,以及一种Mini-AB型插槽。这些接头与插槽,体积比原先的USB规格小了很多。
图三 Mini-A接头与标准A型接头的横断面比较图
图四 Mini-B接头与标准B型接头的横断面比较图
Mini-AB插槽适用于双模式装置,既可扮演主控角色、亦可扮演外围角色的装置。另外还有一个ID接脚,这个接脚在标准的USB接头中并不存在,在Mini-A接头则用于短路接地,在Mini-B接头则处于断接状态。双模式装置利用这个ID接脚来判断目前连接的是哪一种接头,并以此决定预设的角色。
新通讯协议
OTG增订规格中最重要的变革,即为扩充了原先的USB协议,提供更严谨的电源管理功能,并允许电子装置担任主控角色或外围角色。而这些革命性的功能将讨论如下。
双模式装置(Dual-Role Device)
「双模式装置」即为可担任主控角色、亦可担任外围角色的电子装置。除了要符合USB 2.0标准的所有要求之外,双模式装置还必须提供有限的主控功能,并支持「通讯请求协议」(Session Request Protocol;SRP)以及「主控协商协议」(Host Negotiation Protocol;HNP),而且应具备单一Mini-AB插槽。此外,这种装置必须要能传送讯息给用户。当双模式装置处于主控模式运作时,VBUS只需要供应8mA的电流,这个规格有别于标准USB主控端的100mA或500mA要求。
主控协商协议(Host Negotiation Protocol)
USB本质上属于一种主从架构协议,总线上所有的数据传输,都是由主控端来启始。当双模式装置连接Mini-A插头时,该装置默认为担任主控角色;如果连接Mini-B接头,则默认为担任外围角色。如果用户想把双模式装置从主控模式切换为外围模式,并不需要拔除连接线再重新插入,OTG规格定义了一种主控协商协议(HNP),透过这个协议,原先联机时默认为外围模式的双模式装置,可请求成为主控端。
HNP协议进行时,A装置必须先透过OTG规格所新定义的Set Feature request,启动B装置的总线控管功能,一旦启动之后,B装置就可以在A装置允许的状况下,操控总线的运作。当A装置想让B装置成为主控端时,首先A装置会停止所有的数据传输,使总线暂停,接着B装置可降低D+线路至低位准,产生一个断线讯号(disconnect),然后A装置会启动其数据线路的上拉电阻(pull-up resistor),完成运作模式的切换。切换之后,B装置就可以担任主控角色,而A装置则以外围模式响应。
如果B装置想要将主控权归还A装置,可以暂停总线,并启动本身的D+上拉电阻,A装置感测到之后,会停止本身的D+上拉电阻,并恢复成主控模式运作。请参阅(图五)的HNP示意图。
图五 HNP示意图
两个互相连接的双模式装置,可以透过HNP交换主控端角色。图五显示A装置与B装置逐步执行HNP时,D+线路的讯号活动。
(1)A装置停止数据传输,使总线暂停。
(2)B装置感应到总线暂停,停止本身的上拉电阻,A装置端的下拉电阻将D+拉至低位准。
(3)A装置侦测到断线状态(disconnect),启动本身的D+上拉电阻。
(4)B装置侦测到D+升高,认定为联机状态,进入主控模式,接着将A装置列为本身的外围装置,执行USB重置(USB Reset)。
(5)总线恢复数据传输,由担任主控端的B装置加以操控。
(6)当B装置决定放弃总线控制权时,会停止数据传输,使总线暂停。
(7)A装置感应到总线暂停,停止本身的上拉电阻。
(8)B装置感应到D+降低,重新启动本身的上拉电阻。
(9)A装置进入主控模式,并将B装置列为外围,执行USB重置。总线恢复数据传输,再度由A装置担任主控端角色。
通讯请求协议(SRP)
典型的USB系统,主控端在处于运作状态时,USB VBUS必须随时提供5V的额定电压,以及最少100mA的电流。这样的供电需求对于连接到电源插座的主机而言,当然没有问题,但对于手机之类的小型装置,就无法负荷这样的耗电量。为了节约电源,延长电池供电寿命,OTG规格允许OTG主控端(A装置)在总线不传输数据时,可将VBUS关闭。SRP协议可让担任外围的B装置请求A装置重新启动VBUS,开始另一次的通讯阶段(session)。
当前一次通讯阶段已终止2ms之后,B装置可以随时启动SRP协议。SRP协议启动时,B装置会进行「数据线路脉冲」以及「VBUS脉冲」,数据线路脉冲是将数据线路的上拉电阻(全速装置位于D+,低速装置位于D-)启动5ms到10ms,VBUS脉冲是将VBUS轻微地驱动(足以将低负载量的OTG线路拉到至少2.1V,但不足以将负载量更高的典型线路拉到2.0V)。
A装置一旦侦测到数据线路脉冲或VBUS脉冲,就会启动VBUS,开始另一次的通讯阶段。当A装置判断总线上已经没有数据需要传输,就会将VBUS关闭,结束本次的通讯阶段。请参阅(图六)的SRP示意图。
注:通讯请求协议(SRP)
图六 SRP示意图
USB OTG主控端可切断总线的供电,以节约本身的电源。所连接的外围装置可使用SRP协议,要求主控端重新启动总线。本图显示VBUS的讯号活动以及上拉之后的资料线路(全速及高速装置位于D+,低速装置位于D-)。
(1)A装置停止数据传输,暂停总线。
(2)A装置关闭VBUS以节约电源。
(3)资料线路脉冲:VBUS低于通讯有效阀值以下,而且D+与D-皆处于低位准2ms之后,B装置可启动数据线路的上拉电阻,启始资料线路脉冲。
(4)B装置的上拉电阻保持启动状态5到10ms之后解除。
(5)VBUS脉冲:B装置将VBUS稍微驱动,达到能将低负载量OTG总线的VBUS提高到2.1V以上,但不足以将负载量更高的典型USB总线提高到2.0V的程度。
(6)B装置完成VBUS脉冲之后,解除VBUS讯号。
(7)A装置重新启动VBUS,响应SRP协议。
(8)B装置侦测到VBUS讯号,重新启动本身的上拉电阻。
(9)A装置执行USB重置,开始另一个通讯阶段。
(10)总线恢复数据传输。
驱动程序支持
最后,驱动程序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要项。掌上型装置和个人计算机主机不同,掌上型装置要安装新的驱动程序并不容易,也没有很多空间可储存驱动程序。有鉴于此,OTG规格要求所有双模式装置都必须要有一个目标外围列表(Targeted Peripheral List),列表中必须条列该装置所支持的外围装置,内容包含装置类别、制造厂商与装置型号。如果某个装置不在列表之中,则不保证可以搭配使用,也不需要特别支持。
设计考虑
OTG规格的目的,在于补充原有的USB核心规格,而非取而代之。个人计算机主机及标准外围配备完全无须更动。新制订的OTG功能只是针对具备主控端功能的便携设备,以及预计搭配双模式装置使用的外围配备,其中尤以前者为重。
绝大多数的USB核心规格,均适用于标准USB装置及OTG装置。整套USB核心规格长达622页,相较之下,OTG增订规格只有74页,而且其中将近三分之一是技术图。OTG增订规格只是提供切换主从角色以及协商通讯阶段所需的通讯协议,至于通讯阶段开始之后,主控端与外围装置的通讯方式,则完全没有更动。
除此之外,OTG增订规格还制订一系列的功能,但OTG兼容装置并不需要将这些功能全数建构。举例而言,如果一个装置只担任外围角色,则该装置只需要支持SRP协议,而预设组态的耗电量不超过8mA即可。外围装置要添加SRP功能并不费事,只要能执行VBUS脉冲(将一个驱动器透过电阻器连接到VBUS),并将电路逻辑稍微增改,即可建构SRP协议功能。
相较之下,双模式装置的设计则难度较高,因为双模式装置必须具备下列功能:
●有限的主控端功能
●当作外围装置时,可全速运作(高速模式为选择性)
●当作主控端时,可全速运作(低速及高速模式为选择性)
●目标外围列表
●通讯请求协议(SRP)
●主控协商协议(HNP)
●只能有单一Mini-AB插槽
●VBUS最少要能输出8mA
●要能传送讯息给用户
与标准USB外围配备相较之下,这些功能需要用到模拟逻辑(VBUS的驱动与控制功能、VBUS的位准感应逻辑),以及数字逻辑(主控端功能、SRP及HNP协议的支持),还要用到软件功能(目标外围列表中各项装置的驱动程序)以及系统功能(传送讯息给用户)。
因此,单纯作为外围的OTG装置,在设计上只比标准USB外围装置稍微困难一点,但是双模式装置的设计,则比标准外围装置要复杂得多。
由于复杂度高,产品设计的难度与进度自然受到影响,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产品的类型、设计的启始点(修改现有的设计,或从头全新设计)、零组件的供货状况,以及所采用的设计方法。
要设计这些产品的USB功能,和设计一般的标准USB系统一样,可以采用下列三种方式之一:
●采用完整的解决方案
●采用USB微控制器
●设计一款自定义式IC
当然,所采用的方案愈完整,USB接口设计起来就愈简单,而也应考虑一般产品设计所需考虑的系统弹性、成本、适用性、设计时间、所需人力等要素。预料在未来数年内,OTG双模式装置的设计难度与风险将会大幅降低。而诸如独立式收发器(standalone transceiver)、内建OTG功能的微控制器、IP逻辑区块(IP block)之类的套装组件,现在也开始纷纷上市。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功能强大而完整的套装组件可供使用。除了上述的选择之外,OTG装置在设计上还要注意整体系统的考虑(例如:必须要能传送讯息给用户)。
最后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测试工作。为了让使用者有优质的体验,OTG装置一定要测试是否完全符合标准规格,以及运作过程是否毫无瑕疵。产品的验证方面,一定要仔细评估、测试USB标准规格及OTG增订规格所定义的各项参数。在进行产品验证时,可先参考OTG兼容性规划书(OTG Compliance Plan)。
结语
OTG增订规格在经历完整的产业审核期之后,已于2001年12月18日发表最后完稿,其开发委员会的代表来自产业各个区间,因此这套规格已享有业界的广大支持,其中包括:接头制造商、IP厂商、芯片供货商、软件公司、以及器材制造商。由于OTG具有业界的广泛支持及参与,因此相关的套装组件及装置已经开始陆续上市,未来还有更多即将推出。
由于OTG规格已经发表,因此目前OTG委员会的工作重点在于相关的教育及推广。该委员会日前已经赞助了多场产业训练研讨会,地点涵盖美国、亚洲及欧洲,未来这样的研讨活动还将继续进行。
除此之外,OTG还有几个地方需要加强,有些辅助规格也正在开发之中。OTG委员会目前正在拟定OTG兼容性规划书(OTG Compliance Plan),其中制订了OTG装置的兼容性测试,以确保这些装置能符合规格要求。USB建构论坛(USB-IF)定期赞助的兼容性研讨会中,已经出现初步的兼容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