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专业人员必须完成的两项基本任务是:(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
2.数据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存在形式称为(机内表示)。
3.概括地说,数据结构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数据的(逻辑结构)、定义在(逻辑结构上的基本运算)、数据的(存储结构和运算)的实现。此外,该课程还要考虑各种结构和实现方法
的(评价和选择)。
4.由一种(逻辑)结构和一组(基本运算)构成的整体是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的建立、选择和实现是数据结构的核心问题。
5.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的(存储)实现。
6.数据表示任务是逐步完成的,即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过程是(机外表示)->(逻辑结构)->(存储结构)。
7.数据处理任务也是逐步完成的,即转化过程是(处理要求)->(基本运算和运算)->(算法)。
8.从数据结构的观点看,通常所说的"数据"应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数据)、(数据元素)和(数据项)。
9.根据需要,数据元素又被称为(元素)、(结点)、(顶点)或(记录)。
10.在有些场合下,数据项又称为(字段)或(域),它是数据的不可分割的最小标识单位。
11.从某种意义上说,数据、数据元素和数据项实际反映了数据组织的三个层次,数据可由若干个(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可由若干个(数据项)构成。
12.根据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不同特性,通常有(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状结构)四类基本逻辑结构,它们反映了四类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
13.根据操作的效果,可将运算分成以下两种基本类型:
①(加工)型运算,其操作改变了原逻辑结构的“值”,如结点个数、某些结点的内容等;
②(引用)型运算,其操作不改变原逻辑结构,只从中提取某些信息作为运算的结果。
14.将以某种逻辑结构S为操作对象的运算称为“(定义在S上的运算)”,简称“(S上的运算)”。
15.一般地,一个存储结构包括(存储结点)、(数据元素之间关联方式的表示)、(附加设施)三个主要部分。
16.通常,
2.数据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存在形式称为(机内表示)。
3.概括地说,数据结构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数据的(逻辑结构)、定义在(逻辑结构上的基本运算)、数据的(存储结构和运算)的实现。此外,该课程还要考虑各种结构和实现方法
的(评价和选择)。
4.由一种(逻辑)结构和一组(基本运算)构成的整体是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的建立、选择和实现是数据结构的核心问题。
5.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的(存储)实现。
6.数据表示任务是逐步完成的,即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过程是(机外表示)->(逻辑结构)->(存储结构)。
7.数据处理任务也是逐步完成的,即转化过程是(处理要求)->(基本运算和运算)->(算法)。
8.从数据结构的观点看,通常所说的"数据"应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数据)、(数据元素)和(数据项)。
9.根据需要,数据元素又被称为(元素)、(结点)、(顶点)或(记录)。
10.在有些场合下,数据项又称为(字段)或(域),它是数据的不可分割的最小标识单位。
11.从某种意义上说,数据、数据元素和数据项实际反映了数据组织的三个层次,数据可由若干个(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可由若干个(数据项)构成。
12.根据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不同特性,通常有(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状结构)四类基本逻辑结构,它们反映了四类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
13.根据操作的效果,可将运算分成以下两种基本类型:
①(加工)型运算,其操作改变了原逻辑结构的“值”,如结点个数、某些结点的内容等;
②(引用)型运算,其操作不改变原逻辑结构,只从中提取某些信息作为运算的结果。
14.将以某种逻辑结构S为操作对象的运算称为“(定义在S上的运算)”,简称“(S上的运算)”。
15.一般地,一个存储结构包括(存储结点)、(数据元素之间关联方式的表示)、(附加设施)三个主要部分。
16.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