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索引小结

官方文档索引部分的地址:

http://docs.mongodb.org/manual/indexes/

以下大部分内容来自官方文档。

 

1.创建索引

1)创建单个索引

db.collection.ensureIndex({a:1})

在a字段上创建一个升序的索引(对于单个字段的索引,升序或是降序都一样)。

2)创建复合索引

db.collection.ensureIndex({a:1,b:-1})

3)创建稀疏索引

db.collection.ensureIndex({a:1},{sparse:true})

索引中将不包含没有a字段的文档。

4)创建唯一索引

db.collection.ensureIndex({a:1},{unique:true})

为a字段建立唯一索引。

当mongo要索引一个字段时,如果一篇文档中没有这个字段,这篇文档就会被索引为null,

因为唯一索引不能有重复值,所以必须和稀疏索引配合使用,如:

db.collection.ensureIndex({a:1},{unique:true,sparse:true})

复合索引也可以加唯一限制,如:

db.collection.ensureIndex({a:1,b:1},{unique:true})

5)在后台创建索引

db.collection.ensureIndex({a:1},{background:true})

6)丢弃重复数据

要强制在一个有重复数据的字段上创建唯一索引,可以使用dropDups选项,这会强制mongo

在创建唯一索引时删除重复数据(危险操作),如:

db.collection.ensureIndex({a:1},{dropDups:true})

 

2.查看索引

1)查看某个库上的所有索引

db.system.index.find()

2)查看某个表上的所有索引

db.collection.getIndexes()

 

3.删除索引

1)删除表上的某个索引

db.collection.dropIndex({a:1})

2)删除表上的所有索引

db.collection.dropIndexes()

 

4.重建索引

db.collection.reIndex()

以上操作会删除表上的所有索引(包含_id)并重建所有索引。

 

5.在副本集上创建索引

后台创建索引操作在一个副本集的从节点(secondary)上会变成前台操作,这时创建索引的操作会

阻塞从节点上的所有的复制和读操作。

从节点会在主节点完成创建索引的操作后开始创建索引,在分片集群环境(sharded cluster)中,

mongos会向每个分片上的副本集环境的主节点发送ensureIndex(),然后在主节点完成创建索引后

复制到从节点上。

为了在副本集环境中将创建索引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使用以下方法在从节点上创建索引:

1)在一个从节点上停止mongod进程,使用另一个端口号不采用--replSet选项重启mongod进程,这

   个mongod实例现在已"独立"(standalone)模式运行;

2)在这个mongod实例上创建新索引或者重建索引;

3)采用--replSet选项重启mongod实例。允许复制操作catch up这个成员;

4)在其它的从节点上重复这个操作;

5)在这个集(set)上的主节点上运行rs.stepDown(),然后在之前的主节点上重复这个过程。

 

6.索引中的升序键和降序键

对于单个键的索引,键的顺序没有关系。但是对于符合索引,键的升、降顺序有很大影响。

比如说一个表包含用户名(username)和该用户发表文章的时间(time),如果你需要经常查询某用户最

新发表的文章,你应该创建这样的索引:

db.collection.ensureIndex({"username":1,"time":-1})

 

7.索引的限制

1)一个表上的索引不能超过64个;

2)索引的键不能超过1024bytes();

3)索引的名字(包含命名空间)必须少于128个字符;

 

8.索引策略

MongoDB对于每个操作只能使用一个索引,$or的每一个子句可以使用自己的索引。

对于下边的索引:

db.collection.ensureIndex({"category":1,"item":1})

无论单独查询category、item,还是两者一起查询,该索引都有效。但是有个例外,使用$or操作符时,

一个查询不能使用复合索引,只能使用单个索引。

一个多字段的复合索引可以支持所有在这些字段上就前缀子集进行查询的需求,例如:

db.collection.ensureIndex({x:1,y:1,z:1})

以上索引可以支持如下查询需求:

db.collection.find({x:232})

db.collection.find({x:232,y:3})

db.collection.find({x:232,y:3,z:34})

 

索引{x:1,y:1,z:1}可以支持一些索引{x:1,z:1}支持的查询?

对于查询db.collection.find({x:5}).sort({z:1}),索引{x:1,z:1}既支持查询页支持排序,而索引

{x:1,y:1,z:1}只支持查询?

 

使用索引为查询的结果排序:

比如有这样一个索引

db.collection.ensureIndex({a:1,b:1,c:1,d:1})

以下的查询和排序操作可以使用索引:

db.collection.find().sort({a:1})

db.collection.find().sort({a:1,b:1})

db.collection.find({a:4}).sort({a:1,b:1})

db.collection.find({b:5}).sort({a:1,b:1})

db.collection.find({a:5}).sort({b:1,c:1})

db.collection.find({a:5,c:4,b:3}).sort({d:1})

db.collection.find({a:{$gt:4}}).sort({a:1,b:1})

db.collection.find({a:{$gt:5}}).sort({a:1,b:1})

db.collection.find({a:5, b:3,d:{$gt:4}}).sort({c:1})

db.collection.find({a:5, b:3,c:{$lt:2},d:{$gt:4}}).sort({c:1})

以下的查询和排序不能使用索引:

db.collection.find().sort( { b:1 } )

db.collection.find( { b:5 } ).sort( { b:1 } )

 

对于不使用索引的sort()操作,当使用超过32Mb内存时,sort()操作将退出。

 

在一个"写任务"很重的系统中,添加每一个索引时要特别谨慎。

<think>好的,用户问的是MongoDB索引失效时间怎么设置。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Mongo索引的相关知识。记得MongoDB中有一种叫做TTL索引的东西,专门用来设置文档的自动删除时间。不过可能用户对TTL索引不太了解,需要详细说明。 首先,应该解释什么是TTL索引。TTL是Time-To-Live的缩写,这种索引允许用户为集合中的文档设置一个过期时间,之后MongoDB会自动删除这些文档。这在处理临时数据,比如会话信息、日志等场景非常有用。 接下来,需要说明如何创建TTL索引。用户可能想知道具体的命令和参数。比如,使用createIndex方法,指定expireAfterSeconds参数,以及对应的字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字段的类型必须是日期类型(Date或者包含日期值的数组)。如果字段不是日期类型,索引会创建失败。应该给出一个示例,比如对"createdAt"字段创建TTL索引,设置过期时间为3600秒,也就是一小时后删除。 然后,需要考虑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如果字段存储的是时间戳而不是日期对象,会不会有问题?这时候需要提醒用户必须使用日期类型的字段,否则索引无效。此外,TTL索引的删除操作是由后台任务执行的,可能存在延迟,用户需要了解这个机制,避免误解数据没有及时删除。 另外,用户可能想知道是否可以动态修改过期时间。这时候可以说明,可以通过collMod命令来调整expireAfterSeconds的值,比如将原来的3600秒改为7200秒。但需要指出,修改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生效,并且需要确保索引名称正确。 还有,用户可能会混淆索引失效和文档删除的概念。需要明确说明,TTL索引的作用是让文档过期后被删除,而不是索引本身失效。索引本身是一直存在的,直到被显式删除。这点可能需要特别强调,避免误解。 可能用户的应用场景是什么?比如,用户可能在处理临时会话、缓存数据或者日志存储,这些数据不需要长期保存,使用TTL索引可以自动清理,节省存储空间。这时候给出适用场景的例子,帮助用户更好地决定是否使用该功能。 还需要提醒用户注意的一些限制。比如,TTL索引不能是复合索引,必须是单字段索引。不过如果字段是包含日期值的数组,MongoDB会以数组中最早的日期来计算过期时间。此外,_id字段不支持TTL索引,分片集合的TTL索引必须以分片键作为前缀,这些限制需要提及,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出错。 最后,总结一下操作步骤,让用户能够清晰地按照步骤去创建和修改TTL索引。同时强调检查字段类型和监控删除任务的重要性,确保用户在实际操作中顺利应用。</think>在MongoDB中,索引本身没有直接的"失效时间"概念,但可以通过 **TTL索引(Time-To-Live)** 实现文档的自动过期删除。这种机制间接影响索引行为,以下是具体设置方法: --- ### 1. TTL索引核心机制 - **作用**:自动删除集合中超过指定时间的文档。 - **原理**:基于某个日期类型字段,设置文档存活时间,过期后由MongoDB后台任务自动删除。 - **索引特性**:TTL索引是单字段索引,且字段必须为日期类型(`Date`或包含日期值的数组)。 --- ### 2. 设置步骤 #### (1) 创建TTL索引 ```javascript // 对 createdAt 字段创建索引,文档在 3600 秒(1小时)后自动删除 db.collection.createIndex( { "createdAt": 1 }, { expireAfterSeconds: 3600 } ) ``` #### (2) 动态修改过期时间 ```javascript // 将过期时间调整为 7200 秒(2小时) db.runCommand({ collMod: "collectionName", index: { keyPattern: { "createdAt": 1 }, expireAfterSeconds: 7200 } }) ``` --- ### 3. 关键注意事项 - **字段类型必须为日期**:若字段值为非日期类型(如时间戳数字),索引会创建成功但**不会触发自动删除**。 - **删除延迟**:文档过期后,实际删除操作由后台任务周期性执行(默认60秒一次),可能存在延迟。 - **复合索引限制**:TTL索引必须是单字段索引,但可通过数组字段实现动态过期(取数组中最小的日期值)。 - **分片集合限制**:分片集群中,TTL索引需以分片键作为前缀。 --- ### 4. 常见场景 - **会话管理**:用户登录状态定期清理。 - **日志存储**:仅保留最近N天的日志。 - **缓存数据**:临时性数据自动回收。 --- ### 5. 验证索引状态 ```javascript // 查看集合索引详情 db.collection.getIndexes() ``` 输出中检查 `expireAfterSeconds` 值是否符合预期。 --- ### ⚠️ 避坑指南 - 若文档未按预期删除,检查: 1. 索引字段是否为`Date`类型。 2. 后台`TTLMonitor`是否启用(默认开启)。 3. 系统时间是否同步(服务器时间漂移会导致计算错误)。 通过TTL索引,可实现数据生命周期管理,间接控制索引覆盖的数据范围。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