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ernate实践

http://35java.com/zhib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8&extra=page%3D4

一.




在实际项目中使用Hibernate有两年多了,在两年多的实践过程中既体验到了Hibernate带来的N多好处,同时也碰到不少的问题,特写此篇文章做个总结,记录自己在Hibernate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希望对于新使用Hibernate的朋友能有个帮助,避免走过多的弯路。



阅读本文前建议至少拥有Hibernate的一些基本知识,因为本文不会去详细介绍相关的基本知识,最好就是先用Hibernate开发了一个HelloWorld,^_^。



根据自己所经历的项目中使用Hibernate所涉及的范围,本文从开发环境、开发、设计、性能、测试以及推荐的相关书籍方面进行讲述,本篇文档不会讲的非常细致,只是根据自己在实践时的经验提出一些建议,关于细致以及具体的部分请参阅《Hibernate Reference》或推荐的相关书籍章节。



此文档的PDF版本请到此下载:



http://www.blogjava.net/Files/BlueDavy/Hibernate 实践.rar


本文允许转载,但转载时请注明作者以及来源。



作者:BlueDavy


来源:www.blogjava.net/BlueDavy


二.
开发环境



Hibernate 开发环境的搭建非常的简单,不过为了提高基于Hibernate开发的效率,通常都需要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xdoclet、middlegen等。



尽管Hibernate已经封装提供了很简单的进行持久的方法,但在实际项目的使用中基本还是要提供一些通用的代码,以便在进行持久的相关操作的时候能够更加的方便。



2.1. lib


2.1.1.
Hibernate lib


Hibernate 相关的 lib 自然是开发环境中首要的问题,这部分可以从 Hibernate 的官方网站进行下载,在其官方网站中同时提供了对于 Hibernate 所必须依赖的 lib 以及其他可选 lib 的介绍。



2.2. xdoclet


Hibernate 作为ORM工具,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它需要一个从O à R 的Mapping的描述,而这个描述就是在使用Hibernate时常见的hbm.xml,在没有工具支持的情况下,需要在编写持久层对象的同时手写这个文件,甚为不便。



在jdk 5.0未推出之前,xdoclet支持的在javadoc中编写注释生成相关配置文件的方式大受欢迎,减少了编写hibernate映射文件的复杂性,手写一个完整的hibernate映射文件出错几率比较的高,再加上手写容易造成编写出来的风格相差很大,因此,基于xdoclet来生成hbm.xml的方式被大量的采用,基于xdoclet来编写能够基于我们在持久层对象上编写的javadoc来生成hbm.xml文件,非常的方便。



2.2.1.
Hibernate template


如果没记错的话,大概在 04 年的时候 javaeye 上有位同仁整理了一个这样的 template 文件, ^_^ ,非常感谢,我一直都在用着,呵呵。



这个文件的方便就是把它导入 eclipse 后,在 javadoc 中我们可以直接写 hibid ,然后按 eclipse 的代码辅助键 (alt+/) 来生成整个 hibernate.id 的相关的格式,呵呵,免得在写 hibernate.id 这些东西的时候过于麻烦, ^_^ ,这个 template 文件我稍微做了修改,可在这里下载:



http://www.blogjava.net/Files/BlueDavy/templates-eclipse-tags.rar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直接用 xdoclet 提供的 template 文件,不过 xdoclet 官方网站上好像只提供了可直接导入 idea 的模板文件。



关于注释上的 hibernate.id 这些东西具体请参见 xdoclet 官方网站的说明。



如果你的项目采用的是 jdk 5 ,那么就可以直接使用 hibernate annotation 了,那就更为方便。



2.2.2.
Ant task build


Eclipse 里没有集成 xdoclet 的插件,你也可以去安装一个 jboss ide 的插件,里面有 xdoclet 的插件,反正我是觉得太麻烦了。



在项目中我仍然采用 ant task 的方式来生成 hbm.xml , target 如下所示:



<path id="app.classpath">


<pathelement path="${java.class.path}"/>


<fileset dir="${xdoclib.dir}">


<include name="*.jar"/>


</fileset>


</path>


<target name="hbm" description=" 生成映射文件 ">


<tstamp>


<format property="TODAY" pattern="yy-MM-dd"/>


</tstamp>


<taskdef name="hibernatedoclet" classname="xdoclet.modules.hibernate.HibernateDocletTask" classpathref="app.classpath"/>


<hibernatedoclet destdir="src/java" force="true" verbose="true" excludedtags="@version,@author,@todo">


<fileset dir="src/java">



<include name="**/po/**/*.java"/>


</fileset>


<hibernate version ="3.0"/>


</hibernatedoclet>


</target>


这个文件请根据项目情况以及环境稍做修改, ^_^ ,其中需要通过 properties 文件指明 xdocletlib.dir ,类似 xdocletlib.dir=c:\xdocletlib ,里面放置 xdoclet 的相关 jar 文件。



在搭建好了这样的环境后,就可以在直接在 eclipse 中运行 ant 文件中的这个 target 来生成 hbm.xml 。



2.3. Hibernate3 Tools


如果采用Hibernate 3,则可以直接下载Hibernate 3 Tools的Eclipse Plugin,那就可以类似在PL/SQL里执行sql一样在eclipse里执行hql,^_^


2.4. HibernateUtil


为了方便项目中Hibernate的使用,一般来说都会提供HibernateUtil这样的类,这个类的作用主要是创建sessionFactory和管理session,在Hibernate 3以前采用的是在这里建立ThreadLocal来存放session,在Hibernate 3以后则可以直接使用SessionFactory.getCurrentSession来获取session,而session的获取方式则可通过在hibernate.cfg.xml中执行current_session_context_class的属性来决定是采用thread或jta或自定义的方式来产生session。



2.5. CommonDao


在持久层部分目前采用的较多的仍然是dao模式,Hibernate作为ORM工具已经提供了CRUD的封装,类如可以使用session.save();session.persist()这样简单的方式来完成CRUD的操作,但在实际的项目中还是需要提供一个通用的Dao,来简化对于事务、异常处理以及session的操作,同时提供一些项目中需要的相关操作。



三.
开发



在完成了Hibernate的开发环境的搭建后,就可以基于Hibernate进行持久层的开发了,对于持久层开发来说,会涉及到实体的编写、实体的维护以及实体的查询三个部分。



3.1. 实体的编写



Hibernate 的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在于可透明化的对对象进行持久,这也就意味着持久对象根本就不需要依赖任何的东西,可以采用POJO的方式来编写,在Hibernate 3以上版本还提供了对于Map、XML的方式的持久的支持,就更方便了,在项目中,更多采用的仍然是POJO的方式。



在实体的编写上应该说不会有什么问题,只要仔细查看xdoclet关于hibernatedoclet部分的说明即可完成。



这块需要学习的主要是普通的值类型注释的编写、id字段注释的编写、关联注释的编写,这些部分xdoclet均提供了较详细的说明。



3.2. 实体的维护



3.2.1.
新增 / 编辑 / 删除



新增 / 编辑 / 删除是持久操作中最常使用的维护性操作,基于 Hibernate 做这样的维护就比采用 sql 的方式简单多了,通过上面 CommonDao ,就可以直接完成 dao.save 、 dao.update 、 dao.delete 的操作,而且在 Hibernate 3 也支持了批量的 insert 、 update 和 delete 。



这个部分中需要注意的是 Hibernate 对于对象的三种状态的定义:



u
Transient


很容易理解,就是从未与 session 发生过关系的对象, ^_^ ,例如在代码中直接 User user=new User() ;这样形成的 user 对象,就称为 Transient 对象了。



u
Detached


同样很容易理解,就是与 session 发生过关系的对象,但 session 已经关闭了的情况下存在的对象,例如:



User user=new User();


user.setName(“bluedavy”);


session.save(user);


session.close();


在 session.close() 后这个时候的 user 对象就处于 Detached 状态之中了,如果想将这个对象变为 Persistent 状态,可以通过 session.merge 或 session.saveOrUpdate() 等方式来实现。



Detached 状态的对象在实际的应用中最常采用,从概念上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处于 Detached 状态的对象可以看做是一个 DTO ,而不是 PO ,这从很大程度上就方便了 PO 在实际项目中的使用了。



u
Persistent


Persistent 状态就是指和 Session 发生了关系的对象,并且此时 session 未关闭,举例如下:



User user=new User();


user.setName(“bluedavy”);


session.save(user);


user.getName();


在 session.save 后 user 就处于 Persistent 状态,此时如果通过 session 根据 user 的 id 去获取 user 对象,则可发现获取的对象和之前的 user 是同一个对象,这是 session 一级缓存所起的作用了,当然,也可以强制的刷新 session 的一级缓存,让 session 从数据库中重新获取,只需要在获取前执行 session.evict(user) 或 session.clear() 。



3.2.2.
关联维护



关联维护在 Hibernate 中表现出来可能会让熟悉使用 sql 的人有些的不熟,但其实以对象的观点去看是会觉得很正常的。



在 Hibernate 的关联维护中,最重要的是 inverse 和 cascade 两个概念。



u
inverse


inverse 从词义上看过去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其实它的意思就是由谁来控制关联关系的自动维护,当 inverse=true 就意味着当前对象是不能自动维护关联关系,当 inverse=false 就意味着当前对象可自动维护关联关系,还是举例来说:



假设 Org 和 User 一对多关联,



当 org 中 getUsers 的 inverse=false 的情况:



org.getUsers().add(user);


dao.save(org);


这样执行后将会看到数据库中 user 这条记录中的 orgId 已经被设置上去了。



当 inverse=true 的情况下,执行上面的代码,会发现在数据库中 user 这条记录中的 orgId 没有被设置上去。



^_^ , inverse 的作用这样可能看的不是很明显,在下面的一对多中会加以描述。



u
cascade


cascade 的概念和数据库的 cascade 概念是基本一致的, cascade 的意思形象的来说就是当当前对象执行某操作的情况下,其关联的对象也执行 cascade 设置的同样的操作。



例如当 org.getUsers 的 cascade 设置为 delete 时,当删除 org 时,相应的 users 也同样被删除了,但这个时候要注意, org.getUsers 这个集合是被删除的 user 的集合,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时候数据库中新增加了一个 user 给 org ,那么这个 user 是不会被删除的。



cascade 的属性值详细见《 Hibernate reference 》。



3.2.2.1.
一对一



一对一的关联维护在实际项目中使用不多,一对一在Hibernate中可采用两种方式来构成,一种是主键关联,一种是外键关联。



一对一的使用推荐使用主键关联,具体配置方法请参见《Hibernate Reference》。



3.2.2.2.
一对多/多对一



一对多/多对一的关联维护在实际项目中使用是比较多的,在Hibernate中可采用多种方式来配置一对多的关联,如采用Set、List、Bag、Map等,具体在《Hibernate Reference》中都有详细说明。



在这里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关于inverse的设置,在一对多的情况下建议将一端的inverse设为true,而由多端去自动维护关联关系,为什么这样做其实挺容易理解的,假设org和user为一对多的关联,org.getUsers的inverse设置为false,org.getUsers().add(user);dao.update(org);当update的时候org所关联的所有user的orgId都会更新一次,可想而知这个效率,而如果改为在多端维护(多端设置为inverse=false),则是这样:user.setOrg(org);dao.update(user);当update的时候就仅仅是更新user这一条记录而已。



另外一点就是合理的设置cascade,这个要根据需求来实际决定。



3.2.2.3.
多对多



多对多的关联维护在实际项目中其实也是比较多的,尽管在《Hibernate Reference》中认为多对多的情况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设计造成的。



多对多的关联也同样可以采用Set、List等多种方式来配置,具体在《Hibernate Reference》中也有详细的说明。



多对多的关联维护上没有什么需要多说的,在实践过程中来看这块不会出什么太多问题,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合理设置cascade,这个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而定。



3.3. 实体的查询



Hibernate 提供了多种方式来支持实体的查询,如对于原有熟悉sql的人可以继续使用sql,符合对象语言的对象查询语句(HQL)以及条件查询API(Criteria)。



在熟练使用hql或criteria的情况下,我相信你会觉得Hibernate的查询方式会比采用sql的方式更加简便。



3.3.1.
符合对象语言的查询语句



Hibernate 提供了一种符合对象语言的查询语句,称为 HQL ,这种语句的好处是能够避免使用 sql 的情况下依赖数据库特征的情况出现,同时它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能够根据 OO 的习惯去进行实体的查询。



对于 HQL 没有什么多讲的,如果熟悉 sql 的人应该也是能够很快就学会 HQL ,而如果不熟悉 sql 的人那也没关系, HQL 的上手是非常容易的,具体请参考《 Hibernate Reference 》。



3.3.2.
占位符式的查询



占位符式的查询 ( 就是采用 ? 替换查询语句中的变量 ) 是在采用 sql 的情况下经常使用的一种查询方式,也是查询时推荐使用的一种方式。



Hibernate 中的查询参数主要有两种类型:值类型和实体类型,值类型就是指一个切实的值 ( 如 String 、 int 、 List 这些 ) ,实体类型就是一个具体的实体,如编写的 User 、 Organization 等,值类型的查询和普通 sql 几乎一样,而实体类型的查询就体现了 Hibernate 的强项, ^_^ ,可以起到简化 sql 的作用,并且使得查询语句更加容易理解。



3.3.2.1.
值类型



3.3.2.1.1.
简单值



举例如下:



from User u where u.name=:username and u.yearold=:yearold


这就是一个常见的简单值的占位符式的查询,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把值注入到参数中:



query.setParameter(“username”,”bluedavy”);


query.setParameter(“yearold”,25);


同样, hibernate 也支持和 sql 完全相同的 ? 的方式,那么上面的语句以及注入参数的方式就变为了:



from User u where u.name=? and u.yearold=?


query.setParameter(0,”bluedavy”);


query.setParameter(1,25);


推荐使用第一种,那样参数的意义更容易被理解。



3.3.2.1.2.
in 查询



in 查询也是经常被使用到的一种查询,在 Hibernate 中表现出来会稍有不同,不过如果按照对象观点去看就很容易理解了,例如下面这句:



from User u where u.name in (:usernameList)


在 Hibernate 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值注入到这个参数中:



List list=new ArrayList();


list.add(“jerry”);


list.add(“bluedavy”);


query.setParameterList(“usernameList”,list);


在 sql 中通常是组装一个由 , 连接的值来构成 in 中的参数值,而在 Hibernate 中则依照对象转化为采用 list 了, ^_^ ,是不是更方便些。



3.3.2.2.
实体类型



在Hibernate中关联采用的都是对象形式,表现对外就是隐藏了数据库的外键的部分,这也就对习惯使用sql查询的人带来一个问题,因为无法再操作外键字段,那么在涉及到关联的实体的查询时应该怎么做呢,我把它分为单实体和实体集合两种情况来说说。



3.3.2.2.1.
单实体



单实体的查询对应到 sql 情况通常是在一对多的情况下通过多端查询同时结合一端的一些过滤条件,在 sql 中通常采用 join 的方式来实现这个,而在 Hibernate 中要实现这点就更容易了,举例如下:



User 和 Organization 是一对多,现在要查询属于组织机构名称为 ”Blogjava” 以及用户年龄大于 20 的用户:



from User u where u.org.name=rgname and u.yearold>:yearold


query.setParameter(“orgname”,”Blogjava”);


query.setParameter(“yearold”,20);


可以看到这样的查询语句比 sql 更简单多了,同时也更容易理解多了。



3.3.2.2.2.
实体集合



实体集合过滤形式的查询在实际的项目中也经常会碰到,仍然用上面的例子,但改为通过 Organization 去查询:



from Organization org where org.name=rgname and org.users.yearold>:yearold


是不是比 sql 简单多了,而且更容易理解呢, ^_^


这个时候对象化查询语句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而不用陷入 sql 的那种关系型的通过外键进行查询的方式。



3.3.3.
NamedQuery


NamedQuery 的意思就是指在 PO 的映射文件中定义关于 PO 的查询语句,而在应用中指需要直接调用此查询语句的别名即可,这个好处非常明显,使得所有的查询语句可以统一的进行管理,同样,我们可以在 PO 中通过 javadoc 的方式进行定义,这就更方便了, ^_^


操作 NamedQuery 的方法和普通 hql 的方法基本一样:



session.getNamedQuery(queryname);


其中的 queryname 就是我们定义的查询语句的别名,一个 namedQuery 的语句的示例如下:



< query name = "validate" ><![CDATA[



from User u where u.loginname=:loginname and u.password=:password



]]></ query >


3.3.4.
Criteria


条件查询的 API 使得我们可以采用完全对象化的方式进行实体的查询,而不是通过 hql 的方式,在实际项目中,使用 hql 的方式更为居多,毕竟写起来更方便。



关于 Criteria 的具体介绍请参阅《 Hibernate Reference 》。



3.3.5.
原生 SQL


原生 SQL 不推荐使用,但在某些确实需要用 sql 的情况下那么 Hibernate 还是支持的,具体见《 Hibernate Reference 》。



四.
设计



独立的编写这个章节的原因是希望在采用Hibernate的情况下充分的去发挥Hibernate的优势,改变我们以关系形式去做持久层的设计的惯性思维,形成以OO的思想去设计持久层,所以我非常推荐通过写PO去生成数据表的方式,而不是设计表反向导成PO的形式,当然,对于原有的系统那就没办法了。



OO 思想中的核心三要素:封装、继承和多态,在Hibernate的支持下同样可以充分发挥OO的三要素来优化持久层的设计。



4.1. 封装



4.1.1.
Component


Hibernate 中有一个 Component 的概念,这就允许在进行持久层设计的时候采用细粒度级的领域模型进行设计,例如在 User 对象中需要记录 User 的 firstname 、 lastname 这些信息,而在其他的表中也有这种需求,那么在 Hibernate 中我们就可以把 firstname 、 lastname 组装为一个 UserName 对象,作为 Component 放入 User 中,在 user 中就可以变为采用 user.getUserName.getFristName 的方式来获取。



Component 对于我们采用对象的封装概念进行持久层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同时在 Hibernate 中还有 Elements 、 Properties 这些元素,具体请参见《 Hibernate Reference 》。



4.2. 继承



继承使得我们可以对持久层中的对象进行抽象,类如我们可以形成Person这个对象,而User、Employee都继承自这个对象。



继承在数据库形式的设计中固然也可以实现,但通常不能以对象的观点去发挥的淋漓尽致,当然不是说以对象的方式去设计一定是最好的。



在Hibernate中对于继承映射到数据表有几种不同的策略,各有适用的不同场合,具体的解释和说明见《Hibernate Reference》



4.2.1.
单表策略



单表策略很容易理解,就是将类、子类中所有的属性都放至一张表中,这对于子类属性不多的情况非常有效。



在 Hibernate 中通常将子类定义为 @hibernate.subclass 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策略。



4.2.2.
每个子类一张表



每个子类一张表在 Hibernate 中有几种实现方式, @hibernate.join-subclass 、 @hibernate.join-subclass-key 的组合方式以及 @hibernate.join-subclass 、 @hibernate.discriminator 的组合方式是较常用的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采用的是主键关联方式,第二种方式采用的是 discriminator 字段的关联方式,个人比较推崇第一种方式。



这种策略适合在子类属性和父类有较大不同的情况下采用。



4.2.3.
每个具体类一张表



这种策略适合在类层次结构上有一定数量的抽象类的情况下使用,同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显式多态的方式,另一种是采用隐式多态的方式,显式多态采用的为 @hibernate.union-subclass 的方式,隐式多态则采用每个具体类的 PO 独立建表的策略,在它的映射文件中将看不出任何的和接口、抽象类的关系,同时对于抽象类,需要指明其 abstract=”true” 。



4.3. 多态



4.3.1.
查询



在查询中很容易体现 Hibernate 对于多态的支持,如系统有 Person 对象、 User 和 Employee 分别继承自 Person ,同时 Person 和 Organization 对象关联,这个时候我们通过 Organization 获取其关联的 Person 时得到的既有可能是 User ,也有可能是 Employee , ^_^…


五.
性能



Hibernate 作为ORM工具,从性能上来讲带给了很多人忧虑,但我觉得Hibernate在性能上也许会带来少许的降低,但如果对于不能合理设计数据库和使用SQL的人来说,我觉得Hibernate反倒能提高性能,除非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报表式的那种查询推荐继续采用JDBC的方式。



Hibernate 在性能提升上其实有很多种做法,在《Hibernate Reference》中也有专门的提升性能的章节,在这里我提几点在项目中通常采用的方法。
【四旋翼无人机】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建模与控制研究(Matlab代码、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展开研究,重点探讨其系统建模与控制策略,结合Matlab代码与Simulink仿真实现。文章详细分析了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特别是引入螺旋桨倾斜机构后带来的全驱动特性,使其在姿态与位置控制上具备更强的机动性与自由度。研究涵盖了非线性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如PID、MPC、非线性控制等)、仿真验证及动态响应分析,旨在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同时,文中提供的Matlab/Simulink资源便于读者复现实验并进一步优化控制算法。;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Simulink仿真经验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无人机控制系统开发工程师,尤其适合从事飞行器建模与先进控制算法研究的专业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平台搭建;②研究先进控制算法(如模型预测控制、非线性控制)在无人机系统中的应用;③支持科研论文复现、课程设计或毕业课题开发,推动无人机高机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文档提供的Matlab代码与Simulink模型,逐步实现建模与控制算法,重点关注坐标系定义、力矩分配逻辑及控制闭环的设计细节,同时可通过修改参数和添加扰动来验证系统的鲁棒性与适应性。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