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做的一个小项目,里面用到了<s:select>标签,现在总结一下:
1:第一种情况
<tr>
<s:select name="tel.personName" label="服务提供商" list="#{'中国移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电信'}" listKey="key" listValue="value"/>
</tr>
name="tel.personName"中tel是我在action中声明的Telnumber类的引用,添加了get和set方法,personName是tel对象的一个属性。<s:select>标签会自动排列行列,所以这里就不用td标签了,不然会重复。
选择的选项会在提交的时候自动赋给tel对象。
2:第二种情况
<tr>
<s:select list="detypeList" label="设备类型" name="typeId" listKey="typeID" listValue="typeName" headerKey="0" headerValue="请选择"></s:select>
<tr>
detypeList是action中的属性,typeID也是action的属性,headerValue就是下拉列表的第一个值。headrKey设置的是缺省值。listKey和listValue就是键值对的,typeID和typeName都是detypeList成员的属性,listValue就是显示的,listKey就是提交的,这里我爸typeName显示出来,选择的时候就提交对应的typeID。
本文详细介绍了Struts2框架中s:select标签的两种常见使用场景。第一种情况展示了如何通过直接定义选项列表来创建下拉菜单,并自动将选择结果赋值给指定对象的属性。第二种情况则解释了如何从Java Action中获取数据源来填充下拉列表,并设置了默认选项。
44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