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东东其实就是c/c++版的java applet,不过强调的速度,这个也是Google擅长的锤锤。Google说它的目的在于:1)已有软件;2)已有桌面应用;3)企业应用;4)游戏;5)多媒体。
2。如果是遗留应用移植,后台逻辑还好办,前台UI则都要换成HTML/CSS模式了,因为native client好像还没有提供gui框架。这样的切换还不如全转为B/S模式,对于一个GUI应用来说,代码中势必到处都是对GUI framework的依赖。
3。游戏还比较靠谱,因为现在的游戏大概从开始编码的时候就考虑到了移植。
4。易中天说中国人“问动机,不问是非。“ 你说你Google到现在还整个恶心人C/C++的RIA方案,居心何在?
5。我好奇的是这个东西如何实现沙盒的。对于java applet,比较容易,因为jvm控制了一切,对于c而言,直接是汇编访问OS。这说明沙盒能对汇编指令进行区分,如果沙盒是C++实现的,这个是高级语言对低级语言的指令的分析,感觉比较复杂。
本文探讨了Google NativeClient作为C/C++版本的Java Applet的概念及其应用场景,包括游戏和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同时分析了其在GUI应用移植方面的挑战,并提出了对其沙盒实现机制的好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