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吃饭,上了道蒸鱼,我问:这是啥鱼?于是话题就扯到鱼的身上了。
有人说,这是鲩鱼,也就是草鱼。我错愕了,来南方这么久,常吃鲩鱼,为啥就没发现这就是草鱼呢?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鱼,地方不同,味道和样子都不太一样,弄的我这么多年都没有发现这个秘密。
接 下来,话题继续深入,开始讨论四大家鱼的问题了。这鲩鱼肯定算是一大,那另外三家是谁呢?首先想到的是链鱼,这个应该也没有问题,还剩两个,只能靠猜了, 最后决定,把这两大的名号封给了鲤鱼和鲫鱼,想想这二鱼多有名啊,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不过,对于鲫鱼的入围,我还是有些想法,因为依稀有些印象小时候大人 们是把鲫鱼称作野鱼的,但实在是模糊,拿不准。
刚才想到这事儿,上网搜了搜,才知道搞错了,四大家鱼应该是鲢、鳙、 草、青。鲢鱼和草鱼这两大没错,但鲫鱼和鲤鱼都不在其中。鳙鱼就是大头鱼,鱼头火锅最好的涮料,把它和链鱼搞混淆了。青鱼吃的比较少,这种鱼可以长的很 大,记得小时候一个亲戚送来一条大鱼,比我还高,估计就是青鱼了。鲫鱼很多人喜欢吃,体型较小,刺多,但味道鲜美,小时候的印象应该没错,只是现在也开始 养殖了,所以并没有入选。鲤鱼的历史就长了,孔子的独苗就叫孔鲤,就是因鲁哀公送了条鲤鱼而得名,也留下了”赠鲤“的典故。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 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名句,鱼传尺素这句也和鲤鱼有关。尺素就是一尺来长的丝织物,古人常把信写在上面,所有尽素也就是书信。这句话也是个典故,来自东汉蔡邕的汉乐府:“客从远方来,赠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内有尺素书”。鲤鱼的食用历史这么久,为啥没被评上呢?原来,这里面又有故事。据说在唐朝的时候,皇帝不是都姓李嘛,李、鲤同音,犯了皇帝的忌,于是,就没人再敢吃了,直到赵氏家族统治的宋朝,才慢慢恢复鲤鱼的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