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结束的周末晚上,米老师提到:
“真正的管理高手是: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转换为 “重要紧急”的事情进而转换成为“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意思是说,要有预见性的规划自己的行程安排,就拿这次的自学考试来说:高手的方式是,提前一个半月就把课本基本掌握熟练了,等到考试的时候只要粗略的看一下真题,就差不多OK了。
最佩服的就是我们的孩子,本来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却被我们的学生转换为重要紧急的事情了。在提高班里面学习是应用老师讲过的方法。但是面对应试教育的考试却又回到了属于自己的最愚蠢的方法呢?!怪哉。。。。
我们为什么没有考好?!
为什么老师讲过的看书方法,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应用到实际之中呢?!
为什么一个半月之前老师就讲过了《信息资源管理》和《管理经济学》。但是,我们还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点灯熬油“的苦学?!甚至对自己说“肯定过不了,还不如不如参加考试呢,多浪费时间那“。
是因为老师讲的学习方法不够权威不够科学?没有按照课时授课?!
非也,老师传授的只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是宏观的把控。
以目录和序为基础绘制思维导图,然后各个章节逐一击破。掌握章节之间的内部联系。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不会造成知识的脱节,才不会在进入考场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胡写乱写。
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是针对婴儿的学习状况,因为他们没有牙齿,没有咀嚼能力,消化功能尚未健全。而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最应该发挥和发展的就是自己的自学能力,老师的授课只是起到指引的作用而已。。
是因为自己的时间管理出现了?没有按部就班实施?
史蒂夫•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演说:
“我每天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问:‘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去完成今天的事情?’如果连续好些天我的答案都是‘不’,那么我就肯定改变原计划去做别的事。”
这段话开也印证了提高班的警示名言“变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计划随着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就好了。
是因为习惯了被人约束着,被人压抑着,被人奴化着。只是等待着老师去布置任务“你该去做***了“?
由于考试时间的原因,不得不去看书,因此,在接近考试的一周之内效率极其的高效。当然也不乏会有背书背的昏天黑地,不知所云的境界,结果一进考场就歇菜了,脑子一片空白。
如果,你仍然感到迷茫,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不防想一想,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如何利用这最后、最宝贵的一天?你会想去完成今天计划中的事吗?
生命只有一次,而人生也不过是时间的累积。如果让你情愿让时光白白流逝,就等于毁掉人生最后一页。因为,时间像风一样不可捕捉。垂死的人用毕生的钱财都无法换得一口气。要摧毁拖延的习性,要以真诚埋葬怀疑,用信心驱赶恐惧。
我们要把每分每秒化为甘露,一口一口,细细品尝;满怀感激。如果你每天都这样想: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那么,或许你就不会浪费一天的时间了。 绝不要浪费一天的时间,一天只有24个小时,如果你总是活在懊悔里,你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其实,这就是浪费时间的做法了,而最浪费时间的无过于懊悔了。
是因为并没有重视自考,还是因为考试费用才30块钱,补考也来的及?
中国现在的工资状况,30块钱可能就是一天的工资呢?!倒不如,剩下30块钱请我吃饭呢,对吧?
还是因为存在侥幸心理呢?
监场可能会有漏洞哦。可是,这些也都是未知的因素而已,我们并没有办法控制的。。。。。
也许,还有很多的未知因素。。。。。
总是,等到考试过后我才发现:考试内容都是很简单的问题,只是内容比较分散而已。
Waiting for 7月份的补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