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ip_conntrack实现UDP服务的多进程处理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Linux内核Netfilter的nf_conntrack模块实现UDP的多进程处理机制,介绍了利用iptables进行连接负载均衡的方法,并提出了自定义解决方案的思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UDP是无连接的,一个UDP包发出之后,对端接收到,事情就完了,即使对端没有接收到,事情也随之结束,两端都不会保存任何信息(UDP connect函数仅仅绑定了一个元组,不会对协议通信有影响)。因此无法像TCP那样实现accept。而TCP服务的多处理机制基本都是基于accept的,TCP的侦听socket只负责接受连接,进而调度给一个进程或者线程,accept/fork机制已经成了多处理的必杀技,由于UDP无法实现accept,也就很难实现多处理以及xinetd那样的服务调度程序,可是事情并没有完!
虽然UDP不保存任何连接信息,可是Linux内核Netfilter的nf_conntrack为之保存了一个连接,这个conntrack如果能被使用,那么就可以利用它实现UDP的多处理,接下来唯一的问题就是端口的问题。多进程的UDP服务必须绑定不同的端口(或者不同secondary IP的同一个端口),比如6000-6004五个端口对应五个UDP服务进程,剩下的工作就是将客户端的访问定向到这五个服务中的一个:
iptables -t nat -A LBalance -p udp --dport $port_base -j DNAT --to-destination $LISTEN_ADDR:6000-6004
这样就好了。NAT是有状态的,conntrack模块负责保持这个连接,且NAT仅仅对一个流的头包有效,这样就可以把同一个连接的数据定向到同一个进程了,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nf_conntrack模块对于保持的连接是有超时时间的,如果过了超时时间,连接数据结构就会被释放掉,因此如果不能保证数据持续传输的情形下,最好在应用层有一定的心跳机制。
何时?iptables可以拥有一个模块,可以将连接定向到一个进程,进程PID可以通过procfs或者sysfs设置,到那时,UDP服务就可以不绑定那么多的端口了。左右思索,觉得还是自己实现一个为好,可以参考TPROXY以及2.4内核Netfilter的owner-pid来实现,在HOOK function中可以有以下的片断:
        struct task_struct *p;
        struct files_struct *files;
        int i;
        p = pid_task(find_get_pid(进程PID,可以通过procfs来配置), PIDTYPE_PID);
        if (!p)
                goto out;
        task_lock(p);
        files = p->files;
        if(files) {
                for (i=0; i < 目前打开的描述符; i++) {
                        struct file *f = files->fd_array[i];
                        if (S_ISSOCK(f->f_path.dentry->d_inode->i_mode)){
                                从file结构体中取出private_data;
                                从private_data映射到socket,进而取出sock结构体;
                                将sock结构体和skb关联;
                        }
                }
        }
        task_unlock(p);
以上只是一个片断,其实还要和conntrack结合对应到具体的流,可能还需要mark机制。
如果一个技术本身没有提供某个机制,那么肯定有其它的层可以为之提供该种功能,这个层可以在上面也可以在下面,对于UDP,你可以在应用层为之封装一个层,类似OpenVPN或者DTLS那样,也可以利用底层的ip_conntrack。

### 配置Linux服务器上的双网卡以指定服务使用的出口IP 为了使特定的服务通过不同的网卡发送流量,在Linux系统中可以采用基于策略的路由(Policy Based Routing)。这涉及到创建额外的路由表以及定义相应的规则。 #### 创建自定义路由表 编辑`/etc/iproute2/rt_tables`文件,向其中添加新的条目用于区分不同用途的路由表: ```bash echo "100 tableA" >> /etc/iproute2/rt_tables echo "101 tableB" >> /etc/iproute2/rt_tables ``` 这里假设tableA对应于第一个网卡而tableB则关联到第二个网卡[^1]。 #### 设置静态路由 对于每张网卡都需要设定独立的默认网关。例如如果要让eth0作为主要连接,则可以在其对应的配置脚本里加入如下命令;而对于次要连接即eth1来说同样操作但是指向另一个网关地址[^3]。 针对上述提到的例子中的具体IP分配情况(192.168.10.83 和 172.16.100.152),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来进行设置: ```bash ip route add default via GATEWAY_A dev eth0 table tableA ip route add default via GATEWAY_B dev eth1 table tableB ``` 这里的GATEWAY_A和GATEWAY_B分别是两个网卡所连通网络下的默认网关地址[^4]。 #### 添加源地址选择规则 为了让来自某个特定子网的数据包能够按照预设路径转发出去,还需要增加一些规则来指导内核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流。比如当目标主机位于本地局域网内部时应优先考虑直连链路而不是经过外部路由器转接等情形下就需要这样做。 对于想要强制某些应用程序或进程使用固定的公网IP对外通信的情况而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依据它们绑定监听端口所属范围内的私有IPv4段落来做决定——也就是说只要知道该应用通常占用哪个区间内的TCP/UDP port number就可以据此制定相应策略了。 以下是为每个网卡建立规则的具体方法: ```bash ip rule add from 192.168.10.83 lookup tableA ip rule add from 172.16.100.152 lookup tableB ``` 这意味着任何源自这两个IP之一的数据都将遵循之前定义好的专属路线图进行传输。 #### 应用程序级别的控制 有时可能需要更细粒度地管理哪些服务会经由哪一个物理接口发出请求。这时便可以用iptables配合conntrack模块实现此目的。例如,若希望SSH客户端总是利用eth0发起远程登录尝试的话,可执行下列指令完成这项工作: ```bash iptables -t mangle -A OUTPUT -p tcp --sport 22 -j MARK --set-mark 1 ip rule add fwmark 1 lookup tableA ``` 这段代码片段的作用在于标记所有从ssh守护进程中产生的外出连接,并将其导向至先前已经准备完毕的那个名为tableA的表格当中去查找匹配项以便最终确定实际走哪条线路送出机房之外[^2]。 以上就是在Linux平台上实施多网卡环境下精确调控各业务逻辑单元间通讯行为的一种可行方案概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