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同步的危险

 我们好像正在经历一场旨在与世界同步的“管理大跃进”。

  作出这样的判断,理由之一是,国内出版界争先恐后地翻译出版国外最新的商业管理著作。有些书几乎做到了同步出版,比如著名的韦尔奇的自传,以及不那么著名的博西迪借以步入“管理名人堂”的《执行》。
  理由之二是,国外顶尖的管理大师们,如科特勒、圣吉、波特、韦尔奇等,也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面授机宜。

  更重要的理由,就是无数的企业,正在实施,或者宣称自己正在实施诸如六西格玛、学习型组织、ERP等热门的管理项目。在西方也风行不久的知识管理,同样被中国企业迅速地拿来。
  作为后发者的中国企业,不学习肯定不行,但是学习得这样热闹却令人担心。为什么?我也学一学流行的做法,讲一个管理寓言。
  故事发生在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使用这个小岛作为补给站。土著居民看到了跑道、设备、以及从天而降的飞机运来的食品和衣物。二战结束了,**消失了。过了一段时间,土著居民决定自己引来食品和衣物。
  他们清理出一段长长的跑道,根据自己的回忆标上当初的记号,还让一个人站在那里,带上假发和耳套,就像是他们见过的引导飞机降落的地勤人员的样子。然后,他们开始等待。
  我从新加坡一个知识管理专家那里听来这个故事,他的寓意是:简单地买一套知识管理软件,以及把知识管理的要素拼凑在一起,并不能保证知识或者信息真正流动起来。我的寓意更广泛:不管是知识管理还是其他,只学到表面是没有用的。
  也许你会反驳:我们请的都是真正的专家,如某大咨询公司、某大软件公司,难道他们是管理界的土著吗?我只好再讲一个故事,说明学到了地地道道的东西也不一定行。
  冯国经在哈佛商学院读书,然后在哈佛商学院教书,应该不是土著假装的引航员。1976年他回香港经营家族企业利丰,后来回忆说:“在管理我们公司的前20年里,我不得不把在西方学到的管理知识扔在一边。事实上,我已经忘记了。那些知识都不适用。”
  时过境迁,不是说我们非要等上20年不可,但是同步肯定行不通。中国惠普和三九医药的知识管理,最值得称赞的就是自觉地不与世界同步。应用世界先进经验,要有空间和时间的距离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