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Silverlight整装待发之际(序)

本文回顾了Silverlight2的发布背景及其与Flash的竞争历程。Silverlight作为微软的RIA技术,与Adobe的Flex展开激烈竞争。文章分析了两者的技术特点、发展历程及市场前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作者:Tony Qu

2008 年10月23日微软正式开始在其网站上提供Silverlight 2 的下载,在此我要恭喜Silverlight团队,基本上如期推出了Silverlight 2(稍微晚了点,原来是说Summer, 2008),当然我不是Scott(也不是他的马甲,相信他中文也没这么好,呵呵),所以赞扬的话还是留给他老人家说吧。

微软2008年的战略标语是 logo,其实这个标题可以适应很多东西,对于Silverlight而言可以写成People ______ Ready for Silverlight。好了,我们言归正传,今天不说微软战略,而是和大家聊聊Silverlight以及它的对手Flash。

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由于工作需要,我们公司就对Flash和Silverlight做了选型,当然也作了大量的分析,还请来了微软DPE部门的兄弟来做了一次讲座,虽然最后还是选择了Flex,但从长远看选择Silverlight绝对不会错(md,谁叫俺不是CTO,官大一级压死人)。我在做这个选型之前对Flash并不算很了解,毕竟我从来就是微软阵营的,Flash给我的感觉就是不伦不类,ActionScript做的很像Java(现在已经完全基于java),但又不全是java,最讨厌这种四不像的东西,和很多程序员一样,我当时认为Flash比较适合设计师和美工。但在选型之后,我认识到 Flash正在转变,Adobe的Flex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我觉得选Flex没有比Silverlight有多少优势的原因),它改变了很多东西,加入了UI描述语言(mxml),底层则全面改用Java作为脚本引擎。但与Silverlight比起来,它唯一的优势就是多年的 Flash基础以及庞大的用户群,但从技术角度讲真的是半斤八两,当然我必须承认Silverlight 1.0无法与Flash抗衡,这也是为啥当初DPE的兄弟跑来做讲座时底气不足,完全可以理解!我还是比较同情地。

说起 Silverlight,不得不提它的孪生兄弟WPF,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无论从底层实现还是应用程序的载体。但实际上,微软的 Silverlight不管怎么说都是WPF的扩展,因为当初就是为了把WPF搬到Web上,才出现了WPF/E,这里的E表示Everywhere,当然这个名词其战略意义远大于这个词本身的技术含义,微软就是希望把自己的技术蔓延到Web 2.0的各个角落,RIA作为未来5-10年的技术主战场,微软自然不会放弃这块美味的Cheese蛋糕。早在1年前,我曾经撰写了2篇文章来介绍 WPF:

A.WPF简介 http://www.cnblogs.com/tonyqus/archive/2006/11/30/577097.html

B.闲话WPF近期发展 http://www.cnblogs.com/tonyqus/archive/2007/09/30/896936.html

当时Silverlight还处于1.0测试阶段,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这东西到底如何,更不用说WPF和Silverlight的孪生关系了。只是媒体在那时炒作了一把——微软出杀手级应用,直指Adobe Flash。紧接着一群Flash铁杆支持者开始大肆批斗这个还在摇篮中的孩子(都是狗仔队惹的祸!)。说白了,这简直就是胡闹,拿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和一个成年人去比,能有可比性吗?

其实当初我就有写这篇文章的念头,但是鉴于Silverlight 1.0,所以推迟了计划,当然这完全没有错,因为我觉得现在才是Silverlight大张旗鼓的时候。Silverlight以及 Silverlight 2 寄托了太多的东西,对于微软的意义更为重大,这一点我将在“Silverlight 2 的意义”一节中阐述。

本文将借Silverlight 2 发布之际,全面分析Silverlight与Flash这对冤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考虑到广大网民热衷于看短小精悍的帖子,于是决定把它分为n篇帖子,对于多点的几下鼠标,我深表歉意 |o|

目录:

(一)Flash的昨天

(二)Silverlight 1.0的意义

(三)Silverlight 2 还是Silverlight 2.0

(四)Silverlight 2 的意义

(五)Silverlight 武器库

(六)Adobe VS Microsoft

(七)Silverlight VS Flex

(八)Silverlight人才储备及招聘策略

如果大家还觉得有啥需要讨论的,可以写在留言中,我会适当增加。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1bfadf00ae14 “STC单片机电压测量”是一个以STC系列单片机为基础的电压检测应用案例,它涵盖了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编程以及数据处理等核心知识点。STC单片机凭借其低功耗、高性价比和丰富的I/O接口,在电子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STC是Specialized Technology Corporation的缩,该公司的单片机基于8051内核,具备内部振荡器、高速运算能力、ISP(在系统编程)和IAP(在应用编程)功能,非常适合用于各种嵌入式控制系统。 在源代码方面,“浅雪”风格的代码通常简洁易懂,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其中,“main.c”文件是程的入口,包含了电压测量的核心逻辑;“STARTUP.A51”是启动代码,负责初始化单片机的硬件环境;“电压测量_uvopt.bak”和“电压测量_uvproj.bak”可能是Keil编译器的配置文件备份,用于设置编译选项和项目配置。 对于3S锂电池电压测量,3S锂电池由三节锂离子电池串联而成,标称电压为11.1V。测量时需要考虑电池的串联特性,通过分压电路将高电压转换为单片机可接受的范围,并实时监控,防止过充或过放,以确保电池的安全和寿命。 在电压测量电路设计中,“电压测量.lnp”文件可能包含电路布局信息,而“.hex”文件是编译后的机器码,用于烧录到单片机中。电路中通常会使用ADC(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单片机处理。 在软件编程方面,“StringData.h”文件可能包含程中使用的字符串常量和数据结构定义。处理电压数据时,可能涉及浮点数运算,需要了解STC单片机对浮点数的支持情况,以及如何高效地存储和显示电压值。 用户界面方面,“电压测量.uvgui.kidd”可能是用户界面的配置文件,用于显示测量结果。在嵌入式系统中,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