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的女小年青
这是一个广州话的词,用音标来读,不太准确地可以对应[leng]mei,e这里用英文音标,而不是拼音来读。想了很久都不知道用那个词来准确表述,勉强用女小年青这个词吧。昨天下班,做在车上,听了两个80后的一番对话。讲到电信,说电信都是稜妹(姑且这么写),我看到的都是30多岁的人多,虽然年龄不大,但是稜妹,一般指二十左右的人,很奇怪,难道他们讲的是营业厅。原来他们主要指市电、广州数网和21cn,这可能是通常人见到的电信人员。有一个感叹他刚给以前的一个同学介绍了新公司,说那个同学学习成绩最好,所以去了电信,最后才发现是钱最少,干得最累。这个和普通人想象中的电信感觉不一样。新来的人没有上升的空间,升岗缓慢,管人的人多,管事的人少,所有干得累,所以有很多人需要分享你的所得,所以拿得少。这是很好理解。如果再加上一个工资总额不变,下面的人就惨了。
阿凡达
我记得以前曾经为一个英语单词困扰,不知道MSN,QQ那些头像应该写成怎样,head img,可能会笑死人的,picture,好像不太准确。今天查资料,一次词出现很多次,终于知道头像的英文应该成文avatar,也就是伟大的阿凡达。千里寻芳,原在拈花处。
量子力学
在看上帝在掷骰子吗这本书。一开始觉得作者的文笔很一般,不过我们不是欣赏文学,看着看着,还不错,能将清楚。问题不在于将清除,而在于是否能理解,我们还是活在牛顿的时空中,所以我们的脑细胞只能适合于牛顿空间的思维。有些已经不仅涉及到物理学本身,也涉及到哲学,以及科学的定义。
附:下一篇应该是技术文档。希望吧。
转:
世 博园內的志愿者
作者:闾丘露薇 |评论(5) |标 签:世博 , 志 愿者 , 大 学生
到现在为止,世博园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志愿者.一来人数太多,在园区內走几步就会看到他们,二来他们的被依赖程度太高,来自求助的观众,甚 至是管理方。
觉得他们太辛苦,烈日下暴晒,早出晚归,七点多就要出发,好几个晚上,快十二点了,吃完晚饭回酒店的路上,看到 他们乘坐的世博巴士,那些年轻而疲惫不堪的脸,透过车窗,看得让人心疼。
观察了一个多星期,好想讲讲这些志愿者。
园 内採取的是人海战术,让观众隨时可以得到志愿者的帮助。但是有必要同一时间,这么多的志愿者出现吗?很多地方,每隔几米就是一个志愿者,就连新闻中心的入 口,一边一个保安足够检查证件,结果却要各加一个志愿者。新闻中心的电梯转弯口,楼道内,也有志愿者值班,我不知道他们的功能到底是啥,安保还是提供问询 服务?对我来说,更担心这样的消耗,还有一百八十多天,大家这样下去还能坚持多久。
不过最让我关心还是志愿者的工作范围到底 是哪些?
星期一早上在中国舘门口,香港的一个电视臺摄影师和一个志愿者发生衝突,结果摄影机被志愿者打坏了。事缘这名摄影师 走到排队人群里面拍摄,中国舘的工作人员让志愿者去劝阻拍摄。见摄影师不聼,志愿者就动了手,拍了一下摄影机。爭执之中,其他香港记者赶来,这名志愿者情 绪激动,又拍打了一下摄影机,而这个过程被完整的拍摄了下来。
对错,大家自有评説,我要追问的是哪些负责中国舘安保的人员。 维持秩序,本来就是安保人员的职责,而且这是专业,同时有一定风险的工作,推给没有接受过这方面训练的志愿者,对吗?在事情发生之后,把责任全部推到这个 志愿者身上,公平吗?
从志愿者第二次拍打摄影机的行为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控制情绪能力不高的年轻人,事实上,在这样的情况 下,面对几部摄影机,要求一个年轻人保持冷静也不现实。我现在担心的,是遭遇了这样的事情,这名志愿者不要遭到学校或者其他方面的处分,也不要因此而增加 太大的心理负担,毕竟对於这名年轻学生来説,这只是一个教训,不应该让他付出太大的代价。
我也希望,透过这次事件,有人会反 省一下,把这些毫无经验的年轻学生推到衝突的最前綫,是否是负责任的做法?所谓志愿者,只不过是愿意拿出自己的时间来无偿做一些服务別人的事情,他们不是 廉价劳工,他们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同样需要保护,而不是让他们独力的承担责任。
北京奥运,志愿者不单 单弥补了主办机构人手不足的问题,志愿者本身也有不少的收穫,对於年轻人来説,这些是宝贵的人生经验。同样的在上海世博,相信不少志愿者也希望,透过这样 的经歷,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虽然他们任劳任怨,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应该有这样的常识,志愿者不应该成为站 在最前沿的人,他们也不应该直接面对衝突,他们只是协助的角色。当观众进入世博园的时候,有问题其实不应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志愿者,而是应该是哪些拿工资 的各类工作人员,因为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志愿者是非常可爱的,儘管他们不要求回报,但是不管是观众,还是管理他们的人,以 及要求他们配合工作的人,都需要给他们最起码的尊重,这样,才能够让这些年轻人形成尊重他们的习惯,不然,在微笑的背后,是对於这个社会的失望还有沮丧, 如果这样的话,未来,如果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成为了公务员,他们又如何会想到,要去尊重別人?
我还记得第一天到上海去领记者 证,过程当然一点也不顺利,当耐心耗完的时候,有的记者免不了要给那些负责发証的志愿者一些脸色。其实只要静下心来一想,问题到底出在那里,就会觉得,向 这些年轻人发脾气其实很傻。
那天一名相熟的官员一直在现场,他说,他是来给大家骂的,不想大家把气撒在那些志愿者的身上,毕 竟那些都只是学生。这些志愿者算是幸运,因为很多时候,志愿者变成了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