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一些影响因素
· 压缩格式与压缩比
在导入栅格数据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压缩格式和压缩比,常见的有无压缩、LZ77、JPEG、JPEG2000等,其中有如LZ77的无损压缩方式,也有JPEG等有损压缩格式,对于有损压缩格式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压缩质量。对于不同的压缩格式和压缩比下的栅格数据的存储和质量,下面有一个简单的比较。
以一个4.72G大小的TIFF格式无压缩无金字塔的栅格数据为数据源,将其导出成若干个不同压缩格式和压缩比的数据,结果如下:
压缩格式/压缩比 |
数据量 |
压缩耗时 |
某小范围预览耗时 |
TIFF/无压缩 |
4.72G |
2.2秒 | |
PNG/LZ77 |
3.92G |
16分8秒 |
1093.2秒 |
JPG/100% |
2.05G |
3分43秒 |
1473.0秒 |
JPG/75% |
598M |
2分51秒 |
870.7秒 |
JPG/50% |
396M |
2分26秒 |
827.7秒 |
托管FileGDB/无压缩 |
4.76G |
16分56秒 |
7.9秒 |
托管FileGDB/JPG/75% |
1.73G |
34分6秒 |
20.3秒 |
ArcSDE/无压缩 |
4.86G |
41分2秒 |
77.6秒 |
ArcSDE/JPG/75% |
1.72G |
14分11秒 |
20.3秒 |
分析这个结果,能得出这样一些结论:
1. 大栅格数据无压缩文件存储的效率非常好。
2. 大栅格数据采用LZ77、JPEG等压缩文件存储的读取效率非常不好,数据解算消耗太多资源。
3. LZ77压缩算法压缩非常有限,不建议采用(虽然是默认值)
4. 采用JPEG压缩算法选用75%的压缩质量是个比较好的平衡点,压缩量大并且图像损失很小。
5. 采用JPEG压缩算法不同质量的压缩耗时相差并不太大。
6. File Geodatabase存储大栅格数据,即使采用JPEG压缩读取效率也不会有太大下降,但是无压缩的性能还是要较好一些。
7. ArcSDE反而压缩存储比无压缩的性能要好,可见数据库存储栅格对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读取数据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