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基础

本文围绕Spring展开,重点介绍了IoC模式,它是工厂模式的升华,通过XML定义生成对象,提高了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存在生成步骤复杂、效率有损耗等缺点。还给出了Spring的IoC入门实例,并讲解了资源文件的使用方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核心概念

一、Spring的IoC(Inversion of Control)。
这是Spring中得有特点的一部份。IoC又被翻译成“控制反转”,也不知道是谁翻译得这么别扭,感觉很深奥的词。其实,原理很简单,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用XML来定义生成的对象。IoC其实是一种设计模式,Spring只是实现了这种设计模式。

这种设计模式是怎么来的呢?是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第一阶段:用普通的无模式来写Java程序。一般初学者都要经过这个阶段。
第二阶段:频繁的开始使用接口,这时,接口一般都会伴随着使用工厂模式。
第三阶段:使用IoC模式。工厂模式还不够好:(1)因为的类的生成代码写死在程序里,如果你要换一个子类,就要修改工厂方法。(2)一个接口常常意味着一个生成工厂,会多出很多工厂类。
    可以把IoC模式看做是工厂模式的升华,可以把IoC看作是一个大工厂,只不过这个大工厂里要生成的对象都是在XML文件中给出定义的,然后利用Java的“反射”编程,根据XML中给出的类名生成相应的对象。从实现来看,IoC是把以前在工厂方法里写死的对象生成代码,改变为由XML文件来定义,也就是把工厂和对象生成这两者独立分隔开来,目的就是提高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IoC中最基本的Java技术就是“反射”编程。反射又是一个生涩的名词,通俗的说反射就是根据给出的类名(字符串)来生成对象。这种编程方式可以让对象在生成时才决定要生成哪一种对象。我在最近的一个项目也用到了反射,当时是给出一个.properties文本文件,里面写了一些全类名(包名+类名),然后,要根据这些全类名在程序中生成它们的对象。反射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象Hibernate、String中都是用“反射”做为最基本的技术手段。

    在过去,反射编程方式相对于正常的对象生成方式要慢10几倍,这也许也是当时为什么反射技术没有普通应用开来的原因。但经SUN改良优化后,反射方式生成对象和通常对象生成方式,速度已经相差不大了(但依然有一倍以上的差距)。


    所以要理解IoC,你必须先了解工厂模式和反射编程,否则对它产生的前因后果和实现原理都是无法理解透彻的。只要你理解了这一点,你自己也完全可以自己在程序中实现一个IoC框架,只不是这还要涉及到XML解析等其他知识,稍微麻烦一些。


    IoC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因为把对象生成放在了XML里定义,所以当我们需要换一个实现子类将会变成很简单(一般这样的对象都是现实于某种接口的),只要修改XML就可以了,这样我们甚至可以实现对象的热插拨(有点象USB接口和SCIS硬盘了)。

    IoC最大的缺点是什么?(1)生成一个对象的步骤变复杂了(其实上操作上还是挺简单的),对于不习惯这种方式的人,会觉得有些别扭和不直观。(2)对象生成因为是使用反射编程,在效率上有些损耗。但相对于IoC提高的维护性和灵活性来说,这点损耗是微不足道的,除非某对象的生成对效率要求特别高。(3)缺少IDE重构操作的支持,如果在Eclipse要对类改名,那么你还需要去XML文件里手工去改了,这似乎是所有XML方式的缺憾所在。

    总的来说IoC无论原理和实现都还算是很简单的。一些人曾认为IoC没什么实际作用,这种说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如果你在编程中很少使用接口,或很少使用工厂模式,那么你根本就没有使用IoC的强烈需要,也不会体会到IoC可贵之处。有些人也说要消除工厂模式、单例模式,但是都语焉不详、人云亦云。但如果你看到IoC模式和用上Spring,那么工厂模式和单例模式的确基本上可以不用了。但它消失了吗?没有!Spring的IoC实现本身就是一个大工厂,其中也包含了单例对象生成方式,只要用一个设置就可以让对象生成由普通方式变单一实例方式,非常之简单。

   总结:
   (1)IoC原理很简单,作用的针对性也很强,不要把它看得很玄乎。
   (2)要理解IoC,首先要了解“工厂、接口、反射”这些概念。


二、Spring的MVC

如果你已经熟悉Struts,那么不必把MVC做为重点学习内容。基本上我认为Spring  MVC是一个鸡肋,它的技术上很先进,但易用性上没有Struts好。而且Struts有这么多年的基础了,Spring很难取代Struts的地位。这就是先入为主的优秀,一个项目经理选用一种框架,不能单纯的从它的技术上考虑,还有开发效率,人员配置等都是考虑因素。但做为研究性的学习,Spring的MVC部份还是蛮有价值的。


三、数据库层的模板
Spring主要是提供了一些数据库模板(模板也是一种Java设计模式),让数据部分的代码更简洁,那些try...catch都可以不见了。这个的确是个好东东。


四、AOP

AOP又称面向方面编程,它的实现原理还是用了反射:通过对某一个种类的方法名做监控来实现统一处理。比如:监控以“insert”字符串开头的方法名,在这种方法执行的前后进行某种处理(数据库事务等)。但这里我有一个疑问?不一定所有以insert开头的方法都是数据库操作,哪么当某个insert开头的方法不是数据库操作,你又对它进行了数据事务的操作,这样的错误如何防止???我对这方面了解不深,还是只知道一个大概。


曾看过一个程序员发出这样的感慨:框架一个接一个,学也学不完,而且有必要吗?这样一层层的加上框架,还不如直接写JSP来得直接,效率还高。我想这种困惑很多人都有吧?但如果你经过的项目渐多,就会发现,维护项目要比开发项目更艰难,代价更大。那种用JSP直接来写,层次又不清楚的开发,往往最后得到一个不可再修改的软件,一团乱麻,移一发而动全身。但软件不象电视机,做好了就不会改动了,软件是一个变化的事物,用户的需求随时会改变,这时你会体会到分层和使用框架的好处了,它们为你做了软件中很多和业务无关的工作,你可以只关注业务,并减少代码量。唯一缺点就是有一个学习的代价,框架配置上也较麻烦。


学习框架,我认为应该:第一步,了解这个框架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第二步,了解这个框架的精华在哪里,它能对开发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最好能对它的原理有一定的了解。第三步,用这个框架来写几个例子,实际体会一下。我现在还是刚刚大概完成了前两步,这几天会再看看Spring的文档并用Spring写几个例子,到时一起发出来。

(二)Spring中IoC的入门实例

Spring的模块化是很强的,各个功能模块都是独立的,我们可以选择的使用。这一章先从SpringIoC开始。所谓IoC就是一个用XML来定义生成对象的模式,我们看看如果来使用的。

1、数据模型。

1、如下图所示有三个类,Human(人类)是接口,Chinese(中国人)是一个子类,American(美国人)是另外一个子类。

源代码如下:

package cn.com.chengang.spring;

public interface Human {

       void eat();

       void walk();

}

 

package cn.com.chengang.spring;

public class Chinese implements Human {

    /* (非 Javadoc

     * @see cn.com.chengang.spring.Human#eat()

     */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中国人对吃很有一套");

    }

 

    /* (非 Javadoc

     * @see cn.com.chengang.spring.Human#walk()

     */

    public void walk() {

        System.out.println("中国人行如飞");

    }

}

 

package cn.com.chengang.spring;

public class American implements Human {

    /* (非 Javadoc

     * @see cn.com.chengang.spring.Human#eat()

     */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美国人主要以面包为主");

    }

 

    /* (非 Javadoc

     * @see cn.com.chengang.spring.Human#walk()

     */

    public void walk() {

        System.out.println("美国人以车代步,有四肢退化的趋势");

    }

}

 

2、对以上对象采用工厂模式的用法如下

创建一个工厂类Factory,如下。这个工厂类里定义了两个字符串常量,所标识不同的人种。getHuman方法根据传入参数的字串,来判断要生成什么样的人种。

package cn.com.chengang.spring;

public class Factory {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CHINESE = "Chinese";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AMERICAN = "American";

 

    public Human getHuman(String ethnic) {

        if (ethnic.equals(CHINESE))

            return new Chinese();

        else if (ethnic.equals(AMERICAN))

            return new American();

        else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参数(人种)错误");

    }

}

 

下面是一个测试的程序,使用工厂方法来得到了不同的“人种对象”,并执行相应的方法。

package cn.com.chengang.spring;

public class Clien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uman human = null;

        human = new Factory().getHuman(Factory.CHINESE);

        human.eat();

        human.walk();

        human = new Factory().getHuman(Factory.AMERICAN);

        human.eat();

        human.walk();

    }

}

 

控制台的打印结果如下:

 

3、采用Spring的IoC的用法如下:

1、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一个bean.xml文件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beans PUBLIC "-//SPRING//DTD BEAN//EN"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dtd/spring-beans.dtd">

<beans>

       <bean id="Chinese" class="cn.com.chengang.spring.Chinese"/>

       <bean id="American" class="cn.com.chengang.spring.American"/>

</beans>

bean.xml的位置如下图,注意不要看花眼把它看成是lib目录下的了,它是在myspring目录下的。

 

2、修改ClientTest程序如下:

package cn.com.chengang.spr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

public class ClientTest {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CHINESE = "Chinese";

    public final static String AMERICAN = "America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Human human = null;

        //        human = new Factory().getHuman(Factory.CHINESE);

        //        human.eat();

        //        human.walk();

        //        human = new Factory().getHuman(Factory.AMERICAN);

        //        human.eat();

        //        human.walk();

 

        ApplicationContext ctx = new 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bean.xml");

        Human human = null;

        human = (Human) ctx.getBean(CHINESE);

        human.eat();

        human.walk();

        human = (Human) ctx.getBean(AMERICAN);

        human.eat();

        human.walk();

    }

}

从这个程序可以看到,ctx就相当于原来的Factory工厂,原来的Factory就可以删除掉了。然后又把Factory里的两个常量移到了ClientTest类里,整个程序结构基本一样。

再回头看原来的bean.xml文件的这一句

<bean id="Chinese" class="cn.com.chengang.spring.Chinese"/>

id就是ctx.getBean的参数值,一个字符串。class就是一个类(包名+类名)。然后在ClientTest类里获得Chinese对象就是这么一句

human = (Human) ctx.getBean(CHINESE);

因为getBean方法返回的是Object类型,所以前面要加一个类型转换。

 

4、总结

1)也许有人说,IoC和工厂模式不是一样的作用吗,用IoC好象还麻烦一点。

       举个例子,如果用户需求发生变化,要把Chinese类修改一下。那么前一种工厂模式,就要更改Factory类的方法,并且重新编译布署。而IoC只需要将class属性改变一下,并且由于IoC利用了Java反射机制,这些对象是动态生成的,这时我们就可以热插拨Chinese对象(不必把原程序停止下来重新编译布署)

 

       2)也许有人说,即然IoC这么好,那么我把系统所有对象都用IoC方式来生成。

       注意,IoC的灵活性是有代价的:设置步骤麻烦、生成对象的方式不直观、反射比正常生成对象在效率上慢一点。因此使用IoC要看有没有必要,我认为比较通用的判断方式是:用到工厂模式的地方都可以考虑用IoC模式。

 

       3)在上面的IoC的方式里,还有一些可以变化的地方。比如,bean.xml不一定要放在项目录下,也可以放在其他地方,比如cn.com.chengang.spring包里。不过在使用时也要变化一下,如下所示:

new 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src/cn/com/chengang/spring/bean.xml");

另外,bean.xml也可以改成其他名字。这样我们在系统中就可以分门别类的设置不同的bean.xml

 

4)关于IoC的低侵入性。

什么是低侵入性?如果你用过StrutsEJB就会发现,要继承一些接口或类,才能利用它们的框架开发。这样,系统就被绑定在StrutsEJB上了,对系统的可移植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代码中很少涉及某一个框架的代码,那么这个框架就可以称做是一个低侵入性的框架。

Spring的侵入性很低,Humen.javaChinese.java等几个类都不必继承什么接口或类。但在ClientTest里还是有一些Spring的影子: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类和ctx.getBean方式等。

现在,低侵入性似乎也成了判定一个框架的实现技术好坏的标准之一。

 

5)关于bean.xml的用法

bean.xml的用法还有很多,其中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假设Chinese类里有一个humenName属性(姓名),那么原的bean.xml修改如下。此后生成Chinese对象时,“陈刚”这个值将自动设置到Chinese类的humenName属性中。而且由于singletontrue这时生成Chinese对象将采用单例模式,系统仅存在一个Chinese对象实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beans PUBLIC "-//SPRING//DTD BEAN//EN"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dtd/spring-beans.dtd">

<beans>

       <bean id="Chinese" class="cn.com.chengang.spring.Chinese"  singleton="true">

              <property name="humenName">

                     <value>陈刚</value>

              </property>

       </bean>

       <bean id="American" class="cn.com.chengang.spring.American"/>

</beans>

(三)IoC中的国际化(CVS版本:V002

3.1        前言

标题准确来说应该是“使用Spring中的IoC功能来实现我们所开发项目系统的国际化”,国际化不是针对IoC的,而是针对你开发的整个系统。

如果你使用过Eclipse的国际化,或者用过Eclipse的“外部化字符串”向导(Eclipse主菜单:源代码->外部化字符串),那么对Spring提供的国际化功能应该是非常容易理解,两者基本一样,或者说各种Java程序的国际化方式都基本一样。

先谈谈Eclipse国际化的两个组成部分:*.properties的资源文件、获取资源文件内容的Message类。

Spring则和Eclipse的处理类似:资源文件两者是一样的,不同语言的翻译放在不同的资源文件里,连起名规则都一样;EclipseMessage类要自己写(代码通用,复制以前项目的即可,或用Eclipse的向导生成一个也行),Spring则已经有写好的Message类,我们在IoCxml文件里注册一下即可使用(也可以实现SpringMessageSource接口,自己来写一个Message类,代码并不复杂,不过这没什么必要,用Spring提供的就行了)。

无论是EclipseMessage类,还是Spring的自带的Message类,或是我们自己写一个Message类,都是使用JDKjava.util.ResourceBundle类来实现*.properties文件的读取。

下面用实例来体会一下,先给出本章完成之后的项目结构的截图:

3.2  简单实例

假设我们有如下程序,程序的作用是打印出一个字符串

package cn.com.chengang.spring;

public class Messag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tr = "ChenGang";

        System.out.println(str);

    }

}

现在,我们要让这个程序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语言情况输出不同的字符,比如:对英文使用者输出“ChenGang”,对中文使用者输出“陈刚”,对台湾使用输出“陳剛”等等。这个需求的实现方法如下:

1、创建一系列的资源文件

cn.com.chengang.spring包下创建以下文件:

1messages.properties(默认:英文),内容仅一句,如下

chengang=Giles

chengang”是键值,Giles是要输出的英文字符串

2messages_zh_CN.properties(简体中文)

chengang=\u9648\u521A

\u9648\u521A”是UNICODE码,对应的中文是“陈刚”

3messages_ zh_TW.properties(繁体中文)

chengang=\u9673\u525B

\u9673\u525B”对应的中文是“陳剛”

 

附注:由于中文是要转换成UNICODE码,在编辑和阅读上有诸多不便,如果是用EclipseIDE,则有一个编辑资源文件的插件jinto,下载网址是http://www.guh-software.de/,用它打开的资源文件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三个资源在一个界面反映了出来。

如果你不用Eclipse,而是用EditplugsJDK的方式来编程(现在还有这样的原始人吗?),你也可以用JDK自带的native2ascii.exe程序来将中文字串转成UNICODE码。Ant中还提供了一个相应的任务:<native2ascii encoding="GBK" src="${src}" dest="${build}"/>,其中GBK是一个中国的字符集。

 

2、修改bean.xml

Spring自带的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类注册到bean.xml中,这个类的作用是获取资源文件的内容,注册到IoCbean.xml文件中是为了自动获得此类的对象(Spring做了一些简化编程的处理)。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beans PUBLIC "-//SPRING//DTD BEAN//EN"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dtd/spring-beans.dtd">

<beans>

       <bean id="Chinese" class="cn.com.chengang.spring.Chinese"/>

       <bean id="American" class="cn.com.chengang.spring.American"/>

       <bean id="messageSource" class="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

              <property name="basenames">

                     <list>

                            <value>cn.com.chengang.spring.messages</value>

                     </list>

              </property>

       </bean>

</beans>

代码说明:

l           id="messageSource" 的设置是不变的、必须的。

l           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Spring的一个Message类。这里还有一个选择,用Reloadable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类,此类可以提供不用重启即可重新加载资源文件的特性(前者对资源文件只加载一次)。对于那种有热修改资源文件的需求,后者比较合适,只是后者在效率上有可能有损耗,因为至少要多一些检查资源文件是否改变的代码(这只是我的猜测,我没有仔佃去读这段的源码)。

l           basenames”是不变的、必须的。它是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的一个属性,在源代码中的定义是“private String[] basenames;”,可见它是一个字符串数组。

l           cn.com.chengang.spring.messages”是把资源文件的位置传入到basenames属性中。注意:三个资源文件只需要将共同的主名(红色字体)传入:messages.propertiesmessages_zh_CN.propertiesmessages_zh_TW.properties

 

3、使用。修改MessageTest类,如下

package cn.com.chengang.spr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

public class Messag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pplicationContext ctx = new 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bean.xml");

        String str = ctx.getMessage("chengang", null, null);

        System.out.println(str);

    }

}

代码说明:

1main方法里

l           第一句取得bean.xml文件的配置信息。

l           第二句从资源文件里得到键值chengang对应的字符串。

l           第三句将字符串打印出来,结果是打印的是“陈刚”,说明读取的是messages_zh_CN.properties资源文件。

2ctx.getMessage("chengang", null, null);有三个参数:

l           第一个是资源文件的键值;

l           第二个是资源文件字符串的参数,由于本字符串没有参数,所以用一个null(后面给出了一个用到字符串参数的实例);

l           第三个是一个java.util. Locale类型的参数。参数为null,则表示根据使用者的语言环境来选择Locale,因为我用的是中文版的windows,所以在取字符串时它自动选择了messages_zh_CN.properties资源文件。
   
这其中还有一个控制点在JVMJVM会根据当前操作系统的语言环境进行相应处理,我们可以通过在JVM启动参数中追加“-Duser.language=zh_TW”来设定当前JVM语言类型,通过JVM级的设定,也可以实现自动切换所使用的资源文件类型。
   
所以这里面的控制语言的方式有三种:从最低层的操作系统的Locale设定,到更上一层的JVMLocale设定,再到程序一级的Locale设定。

3.3  资源文件的其他使用方式:

package cn.com.chengang.spring;

import java.util.Local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

public class Messag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pplicationContext ctx = new 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bean.xml");

        String str = ctx.getMessage("chengang", null, null);

        System.out.println(str); //输出“陈刚”

        /*

         * 使用了messages.properties

         */

        str = ctx.getMessage("chengang", null, new Locale(""));

        System.out.println(str);//输出“Giles

        /*

         * 使用了messages_zh_CN.properties

         */

        str = ctx.getMessage("chengang", null, new Locale("zh", "CN"));

        System.out.println(str);//输出“陈刚”

        /*

         * 使用了messages_zh_TW.properties

         */

        str = ctx.getMessage("chengang", null, new Locale("zh", "TW"));

        System.out.println(str);//输出“陳剛”

        /*

         * 使用了messages_zh_TW.properties,从这里可见资源文件的起名可以很随意,

         * 比如我们建立一个messages_123.properties,在传参数时候就可以这样:

         * new Locale("123"),一样也可以取出messages_123.properties中的值

         */

        str = ctx.getMessage("chengang", null, new Locale("zh_TW"));

        System.out.println(str);//输出“陳剛”

        /*

         * 当找不到相应的资源文件时,使用了messages_zh_CN.properties

         */

        str = ctx.getMessage("chengang", null, new Locale("abcd"));

        System.out.println(str);//输出“陈刚”

         /**

         * 不通过IoC注册,直接使用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类的写法。

         */

     &n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