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没写日志了,想不到重新拾笔是因为MJ。我不是MJ的歌迷,也不是追求时尚,赶潮的时髦青年,说来惭愧,我跟老婆去看MJ的《This is it》 仅仅是因为我觉得在好的电影院里面听MJ的歌,肯定效果特棒,于是我去了。然而片子看完了,效果是有的,更多的却让我看到了MJ对于音乐细节的追求和挑剔,对合作伙伴的尊重和理解,对所有身边人的宽容和真诚,还有米国音乐产业的整体素质。
相比之下,我很难理解国内的那些“腕们”,唱歌经常走调,脾气古怪异常,他们是在赚钱,不是在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在电影中,MJ在排练的时候那种信手拈来,说唱就唱,说跳就跳的气度,国内有哪一个“腕”能做到。国内新生代的音乐偶像们在所谓星工厂的包装训练下,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批又一批的不停冒出来,可是有几个能有老一辈艺术家们的纯厚功底呢?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整个中国的音乐产业跟国外比起来,还差得太多太多,音乐产业得整体提高,我觉得除了行业的提高之外,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的音乐氛围和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东西,你看看现在,如果你的孩子跟你说,爸爸,我要练吉他,组织乐队,“不务正业啊,你!“, 传统的中国教育,告诉我们,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看得改改,应该是:会唱歌,会跳舞,到哪儿都能交朋友,朋友多,朋友好,啥事儿都能做得好。您说呢?
不仅仅是音乐,足球,计算机,很多很多行业,中国现在看起来都是欣欣向荣,一片大好,实际上呢,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我们还有很多很多要做。
兴趣和坚持,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
本文通过观看迈克尔·杰克逊纪录片《This is it》的感受,对比国内外音乐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中国音乐产业存在的差距,并提出兴趣与坚持的重要性。
74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