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听朱老师讲课,笔记整理如下:
2008年研究生数模竞赛A题: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泄洪问题
共有四个子问题:
- 1. 研究并建立库容与水位关系
- 2. 溃坝情况下的泄洪规律
- 3. 假设1/3洪水下泄,建立淹没区域模型,并确立人员疏散方案
- 4. 讨论决策正确性及可改进性
1. 库容与水位的模型
- 谷歌三维地形图的使用,方法是用Matlab将其转换为矩阵以水位高度为界将图像分为两块,求低于水位的平面面积
- 将水域近似为柱体,求库容考虑降水因素,根据天气预报资料计算降雨量,积雨区域及即降雨延时(降雨并非全在堰塞湖,也并不是一时到堰塞湖)
2. 泄洪模型
主要有三个问题:
- 会不会溃坝
- 什么方式溃坝
- 什么时候溃坝,溃坝最大流量
根据水利研究院匡院长的论文,不加处理一定会溃坝。
溃坝方式肯定是逐步溃坝,不会突然溃坝,这个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坝中水的势能与坝的势能结果是水的势能不足以满足将坝冲垮。
3. 淹没区域
该问题比较难,据说去年没有正确答案。
要确立好建模路线:
最大流量(溃口)-->线路-->水速-->时间-->只考虑居民点-->居民点流量-->地形图
求最大流量是关键点,依然利用能量守恒来做,计算溃坝口的宽高与重力做功的速度积分可得大致流量。
求水流速度,建立堰塞湖到绵阳的坡度模型,根据坝高与两地距离比求出坡度,网上查阅相关坡度下水流的速度范围。
居民点流量<溃口流量,根据瓶颈效应。
小结:
该题涉及很多水利常识,应该都可以在网上查到,但用matlab建立图形的矩阵还没有用过,有时间研究一下。
本文详细介绍了2008年研究生数模竞赛A题中关于汶川地震唐家山堰塞湖泄洪问题的研究。涵盖库容与水位关系、溃坝泄洪规律、淹没区域模型与人员疏散方案等内容。
268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