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管理学院楼内的画像 --- 彼得·德鲁克

作者带着对往昔校园生活的怀念,再次踏入了母校辽宁师范大学,希望通过重温旧地找回那些温馨的记忆。他们特意选择了管理学院的一间教室自习,并在大楼内发现了已故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画像,由此引发了对于大师及其长寿现象的思考。

忙得时候没时间想, 只能一个劲儿得往前跑,
闲下来的时候, 总要回首一下走过的路, 体会一下这人生百味.

校园的日子现在犹如车窗外的风景, 已经离我和宝宝远去,
它所留下的记忆, 总使我们久久不能忘记,
我和宝宝都想再一次体会那温馨的记忆,
于是我们又一次来到了辽师, 上上自习, 寻寻过去.

这次来到了管理学院, 那个领二级准考证的楼.
进门左手边, 一楼的尽头挂着彼得·德鲁克的画像, 上面写着1909-2005

说实在的, 我不知道大师的生辰, 也不知道大师已经离世, 甚至05年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大师的名字.
我们站在大师的画像前, 原来大师不但是管理学的大师, 也是生活的大师, 95岁的高龄, 确实让我心生敬意, 心生向往之意.

也许是我学生时代生离病死见得太少, 也许是最近这两年我生离病死见得太多.
我最近看一些大师们的介绍时, 总是很留意他们生于何年,终于何日,
总是会想如果再多给大师十年该多好, 会帮助我们解决多少我们面临的艰巨问题.

这同时也发现了个现象, 虽然公认知识分子的寿命要低于社会平均年龄,
然而各个领域的大师却及其能活, 哲学,国学领域尤其突出, 计算机这个领域太年轻,应该除外.

因为我不是大师, 所以面对这一现象我只能做一下我自己的猜测.
是因为能活所以才成为了大师?
还是万法归宗? 大师们在通过各自不同的途径,成为各自领域的大师的途中发现了相同的道?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