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高等教育到底缺失什么?

一直以来比较关注我国的高等教育,之前也写了几篇博客(见下面参考链接),今天看到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的访谈录,深有同感。他说,“现在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作为全社会来讲,包括大学,功利主义盛行。... ...大学应率先回归到大学本身的高尚上去,尤其是在精神层面上......如果连大学里都有贪污受贿、权色交易,那社会还有什么信任可言?”,实际上,杨校长还是说得比较客气的。我国高等教育不是有点迷失,而是深度迷失,已经失去不少本该有的东西,那么,我国高等教育到底缺失什么?

1.缺失“精神”,正如杨校长说,对大学来说,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大学都是这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脊梁骨。也就是大家认可的,大学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用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成果,浇灌人的智慧,培植人的德性,促进、保护和增强社会的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大学老师要坚持真理,崇尚科学,要将民族的精神传承下去,将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必须树立五四运动就提倡的“德赛两先生”——思想解放、民主科学和爱国图强的精神,并真正地通过丰富的实例传授给学生。而这关键的是老师树立榜样作用,即人们常说的“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但是,现在不少大学老师一心追求名利、醉酒吸烟,甚至丧失道德,打牌(麻将)、违法乱纪,例如武汉大学的案大学女老师以不买单要挟女服务员当众下跪等。

2. 缺失“学术气氛”,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以学术为首要,大学老师潜心研究学问,以真正的学问论英雄。但我们的大学似乎不是,学术气氛相当不正常,而是靠规模、靠创收来衡量老师的业绩,即使考察论文,多数论文也是走形式,缺少学术价值。评教授甚至评院士,注重形式(如一定要博士学位)、拉关系,学术水平不是最关键的。这也就是到今天,国内大学还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和一个大学朋友交谈,他说,在他学校里,有200多个教授,真正做学问的,只有那么几个人。许多教授之前还做学问,是为了获得教授头衔而做学问,一旦拿到教授头衔,就很少做学问了,然后以教授头衔设法拿项目挣钱、或去争取当一个处长、院长什么的官。

3. 缺失“责任感”,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许多老师只是把上课当成一项任务,课教完了,就没事了,剩下的时间就做自己的事,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自己的项目上或外面活动上,只有30%~50%的精力放在教学上。例如,一本书可以讲十年,虽然这门学科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他/她照样还是用十年前出版的那本教材,还是像过去那样讲。有些研究生导师带十几个研究生,和他/她的学生一年见不到一次面,甚至连自己的学生名字都叫不出来。记得我读研究生时,每周都会和导师见一次面。大学,不只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育人”,在思想、方法和道德等各方面去培养人才,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4. 缺少“软环境”。我去了不少大学新校区,现在大学圈地太厉害,校园的确不错,有山有水,即使是三流大学,教学楼、图书馆都建设得很气派。硬件设施非常不错,但不重视软环境的建设,学术活动少,开放的思想论坛交流没有,学风不好。其结果,学生也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提升自己能力重要还是考出好成绩重要呢?甚至本末倒置,图形式、轻内容,学生不重视能力、不重视学习,而是不择手段获得一个考试成绩、获得文凭。例如毕业论文答辩走过场、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成风(公开的秘密,这样的考试还有意义吗?最近中央电视台有报道:哈尔滨多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猖獗引发关注)。

参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