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物联网战略(四)欧洲最可怕的对手仍然是美国
文/项有建 摘自《冲出数字化》一书
在3G时代,欧洲与中国联手,合力围剿美国的3G标准,欧洲美国两强相争,中国却中鱼翁得利,成为了争取对象,以夷制夷,让中国标准面临了一个新的机会,而美国在标准大战中却是一败再败。
美国虽然出局,但它却具有随时回来夺冠的实力,犹如一位世界拳王在看两位中学生的拳击比赛,他缺的只是参赛的资格,一旦他拿到参赛入场券,冠军非他莫属,而这张入市场叫做市场的支持。
对于欧洲来说,虽然在标准大战中战胜了UMB,但就总体技术来说,与美国相比,仍然是差距甚远,一旦美国标准能够翻身,欧洲很难抵挡美国的攻势,而美国标准的失败,在于市场而非技术,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市场,一旦中国联手,以中国的市场与美国的技术进行优势互补,欧洲基本上没有还手之力,这是欧洲最担心的情形。
以1994年以电信业为代表的“欧洲之路”战略、1999年e-Europe战略,可以说是战果辉煌,目前,欧盟已将物联网及其核心技术纳入到欧盟“第七个科技框架计划(2007年~2013年)”中, 它的总预算高达500亿欧元。
2009年11月的全球物联网会议上,欧盟专家介绍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意在引领世界物联网发展。在物联网领域,欧盟较为活跃的是各大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他们推动了M2M(机器与机器)的技术和服务的发展。
2009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物联网与企业环境中欧研讨会上,欧盟委员会信息和社会媒体司RFID部门负责人Lorent Ferderix博士给出了欧盟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物联网将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一道,构成未来互联网。
欧盟首先在政策层面上积极推进物联网及其核心技术RFID的发展,因为物联网和RFID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技术层面,进而对整个社会、经济、隐私、安全、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因此,一个健全的产业政策环境对于物联网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从掌握的情况来看,欧洲对物联网的认知,与美国相比,仍然存在着一段比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对物联网在网络概念的含义理解不足,过于强调物联网的未端技术――“传感”这个理论,而对于物联网的主轴――网络,在概念上,与美国相比,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