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UI和UE和ID和UED和UCD的区别

本文详细介绍了UI(用户界面)、UE或UX(用户体验)、IxD(交互设计)、UID(用户界面设计)、UED(用户体验设计)及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设计领域的核心内容。

简述:

  • UI (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
  • UE或UX (User Experience):用户体验。通常国外和国内的的外企叫UX,国内叫UE
  • IxD (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设计。区别于工业设计,加了个”X”
  • UID(User Interface Design):用户界面设计,现在一般很少用到
  • UED (User-Experience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
  • UCD (User-Centered Design):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详解:
UI:User Interface 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其实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指人和机器互动过程中的界面,以车为例子,方向盘、仪表盘、换档器等都属于用户界面。
现在一般把屏幕上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GUI :Graphic User Interface)都简单称为UI。
可能是UI这个概念比较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所以现在一般所说的UI设计师,也即是指GUI设计师。也就是图形界面设计师。
主要是负责产品或是网站的图形图标色彩搭配,总之是负责网站看起来是一个什么风格什么气质。

 

UE or UX: User Experience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指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个人主观感受。关注用户使用前、使用过程中、使用后的整体感受,包括行为、情感、成就等各个方面。用户体验是整体感受,所以不仅仅来自于用户界面,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通俗的讲这是个整体的使用感受,包括受品牌影响,用户个人使用经验的影响,总之就是让用户用着爽。

 

IxD:Interaction design 交互设计
交互指任何机器互动的过程,交互设计通过了解人的心理、目标和期望,使用有效的交互方式来让整个过程可用、易用。
交互设计的主要对象是人机界面(UI),但不仅限于图形界面(GUI)。为了达到目标,交互设计师需要关注心理、文化、人体工程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说白了,就是怎么让网站理解起来明白,用起来顺手。

 

UID: User Interface Design 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UID)不仅仅是做“漂亮的界面”,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交互设计。所以广义来说,界面设计包含交互设计。但是现在很少提这个概念了。

 

UED: User Experience Design 用户体验设计
用户体验是个人主观感受,但是共性的体验是可以经由良好的设计提升的。用户体验设计旨在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体验。
互联网企业中,一般将视觉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和前端设计都归为用户体验设计。
但实际上用户体验设计贯穿于整个产品设计流程,是必然涉及到的,只是重视与否。
一名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实际上需要对界面、交互和实现技术都有深入的理解。
国内的UED是阿里系交出来的,有很多其他企业不叫UED,而是叫CDC,CDU啥的,总之干的事情都是这些。

 

UCD:User Centered Design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UCD是一种设计模式,思维。强调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从用户角度出发来进行设计,用户优先。
产品设计有个BTU三圈图(Business, Technique, User),即一个好的产品,应该兼顾商业盈利,技术实现和用户需求。
无论是B、T还是U为优先进入产品设计,都可以设计出好的产品。UCD只是强调用户优先。
注:里边的内容部分摘自互联网。

 

总结一下:
现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中的用户体验部门叫UED、CDC、UEDC等等,这是个部门名称,都以UCD(以用户为中心)这个设计思想来作为基本理论指导,具体的工作岗位分为用户研究、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包含UI),有的还包括前端开发。
之前的UI指的是用户界面,包含交互设计,但是现在的UI通常指的就是视觉方面的设计,其实就是正规意义上的GUI(图形用户界面)。

 

效果图:

 

 

 

 

 

 

 

 

 

 

 

 

 

### UDDUED架构下网元对比分析 #### 1. UDD架构下的网元特点 UDD(Unified Data Distribution)架构主要关注数据分发与处理的统一性,其网元设计更倾向于支持高效的数据传输与处理。以下为UDD架构下网元的主要特点: - **数据分布与同步**:UDD架构中的网元通常负责在分布式环境中进行数据同步分发[^1]。例如,通过内存映射技术实现高效的跨节点数据共享。 - **用户态操作优化**:在UDD架构中,用户态操作如GPIO控制或网络收发包被高度优化,以减少CPU开销并提高性能。 - **灵活性与扩展性**:由于UDD架构的设计目标是支持多样化的数据处理场景,因此其网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扩展性。 #### 2. UED架构下的网元特点 UED(User Equipment Distribution)架构则更加注重用户设备的接入与管理,其网元设计侧重于支持用户设备的高效接入与通信。以下是UED架构下网元的主要特点: - **多租户数据模型**:UED架构中的网元通常基于元数据驱动的多租户数据模型,能够有效支持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2]。 - **网络请求与数据交互**:UED架构中的网元通常集成了Retrofit等工具,用于简化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过程[^3]。 - **数据访问封装**:通过Repository模式,UED架构将数据访问逻辑进行封装,从而提供统一的接口,降低界面层与数据存储层之间的耦合度[^3]。 #### 3. 网元功能对比 | 功能模块 | UDD架构下的网元 | UED架构下的网元 | |----------------|----------------------------------------|----------------------------------------| | 数据分发 | 支持跨节点数据同步与分发 | 主要支持用户设备数据的接入与管理 | | 用户态操作 | 高效优化用户态操作如GPIO控制 | 集中于用户设备的网络请求与数据交互 | | 扩展性 | 强调分布式环境下的灵活扩展 | 注重多租户场景下的个性化支持 | | 数据模型 | 基于内存映射实现高效数据共享 | 基于元数据驱动的多租户数据模型 | #### 4. 示例代码:模拟UDD与UED架构下网元的基本功能 ```python class UDDNetElement: def __init__(self): self.data_distribution = {} def distribute_data(self, node_id, data): print(f"Distributing data to node {node_id}: {data}") self.data_distribution[node_id] = data class UEDNetElement: def __init__(self, user_id): self.user_id = user_id def handle_network_request(self, request): print(f"Handling network request for user {self.user_id}: {request}") # 使用示例 udd_net_element = UDDNetElement() ued_net_element = UEDNetElement("UserA") udd_net_element.distribute_data("Node1", "Data1") ued_net_element.handle_network_request("GET /api/data")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