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一个rails3 engine

Rails3引擎与Gem整合构建模块化应用
本文介绍如何利用Rails3中的引擎(Engine)功能,以Gem为基础构建模块化应用,通过Enginex简化工作流程。演示了从创建基本框架、实现模型和控制器功能,到使用布局、资源文件及配置路由的全过程。最后展示了如何打包成Gem并将其整合到项目中,实现了Post管理功能。
rails3中的engine 比较强大,现在写gem, 可以以 engine为基础构建。而且慢慢地可以把rails程序分模块拆分。Rails 3.1中更可以把engine以rake的方式加载。。比如

Rails.application.routes.draw do
mount Blog::Engine => "/blog"
end


创建一个engine, 有个 gem可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方便[url=http://github.com/josevalim/enginex]Enginex[/url]
下面以rails3 为例,创建一个简单的rails3 engine::cms:只包含一个文章的管理

事先安装好enginex
sudo gem install enginex


1.创建基本框架并以rspec做为测试:
enginex cms  -t rspec

enginex会为我们创建好一个engine的框架。

2.创建所需要的目录

cd cms
mkdir -p app/controllers
mkdir -p app/models
mkdir -p app/views/layouts
mkdir -p public/javascripts
mkdir -p public/stylesheets


由于我自己测试写的就不怎么样,所以这里跳过写测试部分,就不按 BDD流程来了。主要实现engine的功能

3.创建一个model--Post(这里是基于AcciveRecord,如果用mongoid,就更简单些,就不用管migration了)
touch app/models/post.rb
class Post < ActiveRecord::Base
end


4.创建 controller..(layout "cms"这里是使engine使用自己的布局)

touch app/controllers/posts_controller.rb

添加CURD

class PostsController < ApplicationController
layout "cms"
respond_to :html


def index
@posts = Post.all
end

def show
@post = Post.find(params[:id])
end

def new
@post = Post.new
end

def create
@post = Post.create(params[:post])
respond_with(@post)
end

def edit
@post=Post.find(params[:id])
end

def update
@post=Post.find(params[:id])
flash[:notice] = "Successfully updated..." if @post.update_attributes(params[:post])
respond_with @post
end

end


5.创建layout ---cms.html.erb
touch app/views/layouts/cms.html.erb

添加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Cms</title>
<%= stylesheet_link_tag "style" %>
<%= javascript_include_tag "jquery","rails" %>
<%= csrf_meta_tag %>
</head>
<body>
<div id="container">
<% flash.each do |name, msg| %>
<%= content_tag :div, msg, :id => "flash_#{name}" %>
<% end %>
<h1>Cms Engine</h1>
<%= yield %>
</div>
</body>
</html>


6.创建所需的js,和 css,到public文件夹,
style.css简单写点
  h1{
text-align:center;
color:red;}


7.创建index.html.erb,show.html.erb.......等所需要文件到 app/views/posts/ 下,这里就不多说明,就是普通写法

8.创建lib/cms/engine.rb, 其中,app.middleware.use ::ActionDispatch::Static, "#{root}/public"这里是告诉 engine, 使用自己的public目录下的资源文件 ,前提是,打包成gem, plugin模式下无效,需要另加处理
   module Cms
class Engine < Rails::Engine
initializer "static assets" do |app|
app.middleware.use ::ActionDispatch::Static, "#{root}/public"
end
end
end


9.修改lib/cms.rb

require "cms/engine"


10.添加config/routes.rb
  
Rails.application.routes.draw do |map|
root :to => "posts#index"
resources :posts
end



11.因为使用的active_record,所以我们要使用migration,建立一个generator,复制migration文件 lib/generators/cms/install_generator.rb

module Cms
class InstallGenerator < Rails::Generators::Base
include Rails::Generators::Migration
source_root File.expand_path('../templates', __FILE__)
desc "Copies migration to main project"

def self.next_migration_number(dirname)
if ActiveRecord::Base.timestamped_migrations
Time.now.utc.strftime("%Y%m%d%H%M%S")
else
"%.3d" % (current_migration_number(dirname) + 1)
end
end

def copy_migration
migration_template "create_posts.rb", "db/migrate/create_posts.rb"
end
end
end




12...现在,新建立一个migration文件到lib/generators/cms/templates/create_posts.rb

class CreatePosts < ActiveRecord::Migration
def self.up
create_table :posts do |t|
t.string :title
t.text :body
t.timestamps
end
end

def self.down
drop_table :posts
end
end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rails g cms:install 进行migration文件的复制了

13. 打包成gem,要先悠 rakefile, 添加要打包的目录,默认只有 lib目录

 s.files =  FileList["[A-Z]*", "lib/**/*","app/**/*","public/**/*","config/**/*"]

然后在终端rake gem生成 cms.gem在pkg目录下,安装pkg目录下的 gem 既可

14.要使用这个gem,只要新建工程,rails new test ,修改 gemfile,添加
gem "cms"

然后
 rm public/index.html
rails g cms:index
rake db:migrate
rails s


打开浏览器,loclhost:3000 就可以看到post页面,并且使用的css是 gem 自身的。

-------暂时写到这,public 资源,只有在 gem 下有用,想要在plugin  状态下也有用,要在cms根目录下建立一个init.rb,然后加上

config.middleware.use ::ActionDispatch::Static, "#{root}/public"


mark:::
转载注明:[url=http://www.iteye.com]javaeye[/url]--[url=http://doabit.iteye.com]doabit[/url]
采用PyQt5框架与Python编程语言构建图书信息管理平台 本项目基于Python编程环境,结合PyQt5图形界面开发库,设计实现了一套完整的图书信息管理解决方案。该系统主要面向图书馆、书店等机构的日常运营需求,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图书信息的标准化管理流程。 系统架构采用典型的三层设计模式,包含数据存储层、业务逻辑层和用户界面层。数据持久化方案支持SQLite轻量级数据库与MySQL企业级数据库的双重配置选项,通过统一的数据库操作接口实现数据存取隔离。在数据建模方面,设计了包含图书基本信息、读者档案、借阅记录等核心数据实体,各实体间通过主外键约束建立关联关系。 核心功能模块包含六大子系统: 1. 图书编目管理:支持国际标准书号、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专业元数据的规范化著录,提供批量导入与单条录入两种数据采集方式 2. 库存动态监控:实时追踪在架数量、借出状态、预约队列等流通指标,设置库存预警阈值自动提醒补货 3. 读者服务管理:建立完整的读者信用评价体系,记录借阅历史与违规行为,实施差异化借阅权限管理 4. 流通业务处理:涵盖借书登记、归还处理、续借申请、逾期计算等标准业务流程,支持射频识别技术设备集成 5. 统计报表生成:按日/月/年周期自动生成流通统计、热门图书排行、读者活跃度等多维度分析图表 6. 系统维护配置:提供用户权限分级管理、数据备份恢复、操作日志审计等管理功能 在技术实现层面,界面设计遵循Material Design设计规范,采用QSS样式表实现视觉定制化。通过信号槽机制实现前后端数据双向绑定,运用多线程处理技术保障界面响应流畅度。数据验证机制包含前端格式校验与后端业务规则双重保障,关键操作均设有二次确认流程。 该系统适用于中小型图书管理场景,通过可扩展的插件架构支持功能模块的灵活组合。开发过程中特别注重代码的可维护性,采用面向对象编程范式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组件设计,为后续功能迭代奠定技术基础。 资源来源于网络分享,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请勿用于商业,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基于SSM架构的学籍数据管理平台技术解析》 在当代数字化教育背景下,数据管理平台已成为教育机构运营的核心支撑。本系统以SSM技术组合为基础架构,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学籍信息处理体系,通过系统化的技术方案实现教育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与智能分析。以下从架构设计、技术实现与功能模块三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系统架构设计 该平台采用分层式架构设计,充分体现模块化与可维护性特征。Spring框架作为核心容器,通过依赖注入机制实现组件解耦;SpringMVC架构负责前端请求的路由与响应处理;MyBatis数据层框架则封装了数据库交互过程,通过映射配置简化SQL操作。三层架构协同工作,形成高内聚低耦合的技术体系。 二、技术实现要点 1. Spring容器:基于控制反转原则管理业务对象生命周期,结合面向切面编程实现事务控制与日志管理 2. SpringMVC模块: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设计范式,规范Web层开发流程,支持RESTful接口设计 3. MyBatis组件:通过XML配置实现对象关系映射,提供动态SQL生成机制,显著减少冗余编码 三、核心功能模块 1. 学籍信息维护:实现学员基本资料的增删改查操作,涵盖学籍编号、个人信息、所属院系等关键字段 2. 学业成绩管理:支持课程分数录入与批量处理,提供多维度统计分析功能 3. 教学组织管理:建立班级体系与学员关联关系,实现分级数据管理 4. 权限控制机制: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模型,划分管理员、教职工、学员三级操作权限 5. 系统审计功能:完整记录用户操作轨迹,构建安全追踪体系 四、系统开发方法论 在项目生命周期中,采用结构化开发流程。前期通过需求调研确定系统边界,中期完成数据库范式设计与接口规范制定,后期采用迭代开发模式配合自动化测试,确保系统交付质量。 五、技术演进展望 当前系统虽未集成智能算法,但为未来升级预留了扩展接口。可预见的技术演进方向包括: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智能预警、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等深度应用场景。 综上所述,该平台通过SSM技术体系实现了教育管理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既展示了现代软件开发范式的实践价值,也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方案。这种系统化的问题解决思路,充分体现了软件工程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 资源来源于网络分享,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请勿用于商业,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