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温故知新(六)AOP面向切面编程 <2>

上一章我们讲到了用代理模式来实现自动管理ISpeaker接口里的say()方法,自动的在say()方法前后加上我们get/give礼物的方法。

但是想法比较全面的同学可能也会想到,如果不仅仅只有ISpeaker里的say()方法需要自动送礼物,如果还有这个接口里的其他方法、甚至于是其他接口的方法也需要实现自动送礼物,那又该怎么办呢?
如果还是安装之前的代理模式来做的话那就得每个接口都写一个几乎相同的送礼物的代理类,区别仅在于代理类的接口不同。这样的话耦合性还是太高了,那么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一切皆有可能嘛~ JAVA标准库里面就有一种利用反射的可以实现不依赖接口的动态代理方法,那就是实现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接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怎么样用InvocationHandler接口来实现动态代理:

新的自动送礼物代理器:
package com.iteye.bolide74.action;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java.lang.reflect.Proxy;

public class GiftDynamicProxy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Object target;

public Object bind(Object target) {
//截取了被绑定的、需要被代理的实例对象,交给类成员target
this.target = target;
//返回一个新的"代理实例",也就是说外部调用了bind方法以后,获取到的就不是传进来的那个实例对象了,而是被"封装"过的代理实例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target.getClass().getClassLoader(),
target.getClass().getInterfaces(), this);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Object result = null;
//获取礼物
getGift();
//拦截了真正的目标实例对象的方法以后,利用反射来自动调用相同方法
//this.target就是被代理的实例对象
//这里的args数组就是方法调用时传递的实参数组
result = method.invoke(this.target, args);
//方法调用完毕以后再赠予礼物
giveGift();
return result;
}

public void getGift() {
System.out.println("获取了一个礼物");
}

public void giveGift() {
System.out.println("赠予一个礼物");
}
}


为了体现区别,我们这里再另外新建一个跟ISpeaker无关的接口和实现类:
package com.iteye.bolide74.impl;

public interface IVisit {
public void sayByVisit();
}

package com.iteye.bolide74.action;

import com.iteye.bolide74.impl.IVisit;

public class People implements IVisit {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Peopl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ByVisit() {
System.out.println(this.name + "正在访问邻居家,在那坐了一会");
}
}


下面就是应用代码了:
package com.iteye.bolide74.tester;

import com.iteye.bolide74.action.GiftDynamicProxy;
import com.iteye.bolide74.action.People;
import com.iteye.bolide74.action.Robot;
import com.iteye.bolide74.impl.ISpeaker;
import com.iteye.bolide74.impl.IVisit;

public class GiftDynamicProxyTes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iftDynamicProxy giftDP = new GiftDynamicProxy();
ISpeaker wallE = (ISpeaker) giftDP.bind(new Robot("Wall-E"));
wallE.say("你好");

System.out.println();
//调用同一个Gift动态代理实例,无需重写
IVisit girlFriend = (IVisit) giftDP.bind(new People("GirlFriend"));
girlFriend.sayByVisit();
}
}


输出结果:
[quote]获取了一个礼物
到达邻居家,对邻居说:你好,我是Wall-E
赠予一个礼物

获取了一个礼物
GirlFriend正在访问邻居家,在那坐了一会
赠予一个礼物[/quote]

现在我们就能看到,虽然wallE和girlFriend两个实例对象分别属于不同的接口,使用的也是不同的方法,但是都实现了自动get/give礼物的功能。

并且我们还能扩展一下功能,就是根据调用方法名和实参值来筛选什么时候要自动送礼、什么时候不需要送礼,只需要稍微修改一下GiftDynamicProxy礼物动态代理类里的invoke方法: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Object result = null;
//如果方法名为say、或者方法有形参就带礼物
if ("say".equals(method.getName()) || null != args) {
getGift();
result = method.invoke(this.target, args);
giveGift();
} else {
result = method.invoke(this.target, args);
}
return result;
}

输出结果:
[quote]获取了一个礼物
到达邻居家,对邻居说:你好,我是Wall-E
赠予一个礼物

GirlFriend正在访问邻居家,在那坐了一会[/quote]


以上的InvocationHandler动态代理接口就实现了解耦,这也是Spring AOP的实现原理,也是建立在这个的基础上的。
这时候我们就要利用开始抛出AOP的几个名词概念:Pointcut切入点、Advice通知、Advisor配置器。


1)Pointcut切入点
Pointcut其实是一个集合,它是由一个一个叫做Join Point(连接点)的东西组合而成的。那么什么叫做Join Point呢?
其实前面我们的送礼物示例中的say()方法、sayByVisit()方法等等这些需要被代理的方法就是一个一个Join Point,它们代表了符合被代理条件的方法。(我个人认为Pointcut其实是代表了前面invoke方法里的那些约束条件,就是代表了什么情况下需要自动代理)

2)Advice通知
Advice其实就更好理解了,前面的getGift()和giveGift()方法就是Advice通知,它代表的意思就是需要自动嵌入进Join Point也就是被代理方法里的方法。它有5种类型,分别代表了5种嵌入Advice的约束,比如Join Point的前面、Join Point的后面、Join Point异常的时候等等...

3)Advisor配置器
Advisor就是Pointcut和Advice的配置器,它是将Advice注入Pointcut位置的代码,也就是前面的GiftDynamicProxy类。


AOP的强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实现代码的低耦合,也就是说写项目的时候,可以让项目的各个功能模块都不用互相依赖,逻辑关系可以独立出来。
以经典的日志管理举例:我们可以先完全不用理会什么日志管理功能,就直接写我们需要的其他模块,比如说数据库操作。
当所有模块都完成以后,我们可以后期再额外的写一个不依赖与其他模块的日志管理模块,然后用AOP来把这个模块跟数据库操作模块挂上钩,这样在数据操作的时候同时也就通过AOP的自动代理功能自动的记录了数据库操作日志。
而当我们又突然不需要日志管理了,那么可以直接把日志管理模块移出,然后改一下AOP模块里的几行代码就可以了,数据库操作模块完全不用改写任何代码。

这也就是为什么AOP叫做面向切面编程而不是面向对象编程,因为用AOP观念来写程序的时候,是先考虑的要先那些切面(可以暂时理解为功能模块来帮助理解),而不是先考虑的这个工程有那些类和对象。


下一章我们就学习一下Spring是怎么通过IoC来实现功能更加强大的AOP的。

我的围脖:[url]http://t.qq.com/bolide74[/url]


下一章:Spring温故知新(六)AOP面向切面编程 <3>[url]http://bolide74.iteye.com/blog/1037396[/url]
上一章:Spring温故知新(六)AOP面向切面编程 <1> [url]http://bolide74.iteye.com/blog/1007086[/url]
基于51单片机,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调速、测速以及正反转控制。项目包含完整的仿真文件、源程序、原理图和PCB设计文件,适合学习和实践51单片机在电机控制方面的应用。 功能特点 调速控制:通过按键调整PWM占空比,实现电机的速度调节。 测速功能:采用霍尔传感器非接触式测速,实时显示电机转速。 正反转控制:通过按键切换电机的正转和反转状态。 LCD显示:使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当前的转速和PWM占空比。 硬件组成 主控制器:STC89C51/52单片机(与AT89S51/52、AT89C51/52通用)。 测速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用于非接触式测速。 显示模块: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转速和占空比。 电机驱动:采用双H桥电路,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和调速。 软件设计 编程语言:C语言。 开发环境:Keil uVision。 仿真工具:Proteus。 使用说明 液晶屏显示: 第一行显示电机转速(单位:转/分)。 第二行显示PWM占空比(0~100%)。 按键功能: 1键:加速键,短按占空比加1,长按连续加。 2键:减速键,短按占空比减1,长按连续减。 3键:反转切换键,按下后电机反转。 4键:正转切换键,按下后电机正转。 5键:开始暂停键,按一下开始,再按一下暂停。 注意事项 磁铁和霍尔元件的距离应保持在2mm左右,过近可能会在电机转动时碰到霍尔元件,过远则可能导致霍尔元件无法检测到磁铁。 资源文件 仿真文件:Proteus仿真文件,用于模拟电机控制系统的运行。 源程序:Keil uVision项目文件,包含完整的C语言源代码。 原理图:电路设计原理图,详细展示了各模块的连接方式。 PCB设计:PCB布局文件,可用于实际电路板的制作。
【四旋翼无人机】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建模与控制研究(Matlab代码、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展开研究,重点进行了系统建模与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仿真验证。通过引入螺旋桨倾斜机构,该无人机能够实现全向力矢量控制,从而具备更强的姿态调节能力和自由度全驱动特性,克服传统四旋翼欠驱动限制。研究内容涵盖动力学建模、控制系统设计(如PID、MPC等)、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验证,并可能涉及轨迹跟踪、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分析,旨在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机动性与控制精度。;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Simulink仿真能力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无人机系统开发的工程师,尤其适合研究先进无人机控制算法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深入理解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方法;②掌握基于Matlab/Simulink的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流程;③复现硕士论文级别的研究成果,为科研项目或学术论文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提供的Matlab代码与Simulink模型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建模推导过程与控制器参数调优,同时可扩展研究不同控制算法的性能对比,以深化对全驱动系统控制机制的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