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后的牛角尖儿——leo鉴书(10)

本文回顾了张鸣老师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关于慈禧太后晚年政治决策失误的原因分析,探讨了慈禧未能妥善安排继承人问题的历史背景与个人因素,并反思了企业管理者可能面临的相似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历史是不能吃、不能用的,可人人偏偏又都是历史的动物。我们的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历史,以及对历史的认识。张鸣老师的《辛亥:摇晃的中国》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

参加“正略读书会第十期活动”我有幸现场听张老师讲座收益很多。结识张鸣老师是2007年通过一篇“我已被荣幸的撤职”(http://t.cn/h1FK4F),观点准确、文笔犀利,让我知道了“光有脾气没什么用,还是要肚里有货才行”。之后关注张老师的文章,围脖兴起之后加了好友。听了现场讲座更是让我了解张老师的深厚功底,“肚里有货”也还是不够的,还要有“非常好的现场反应和语言组织能力”。答疑环节中,此次提问者水平很高,能完善回答本身就是项很有难度的活儿。之前也数次面对类似情景的我对本次讲座中的问题自忖无力回答,张老师的答案则能每每赢得掌声,可见他对相关问题思考之深入、理解之全面已入化境。

《辛亥:摇晃的中国》中提到:革命成功极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比较有政治经验的西太后和光绪同天归西,实权由当时25岁的溥仪他爸和年轻权贵们掌握。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年轻人们拎不清实局、连出错招之后导致王朝覆灭。我因此生了疑惑,即:以西太后政治老手的地位怎么会想不到自己时日无多,在不能让光绪再掌权的同时,指定自己的接班人,好让王朝永续。

张鸣老师回答是:其一教育是个关键因素。慈禧受到的教育很少,全凭聪明锻炼出能力掌握朝纲,最多的知识还是来自看京剧。但聪明平时可以用用,到了关键时刻就出了问题。其二是慈禧最后几年正在“钻牛角尖儿”无暇顾及其余。庚子之变后慈禧认识到戊戌变法的正确性从而照抄变化执行了新政,国家也因此情况有所好转,内心之中也明白是自己错、光绪对。她怕死后被光绪翻老账,所以执意要死在光绪后面。这成了她最后几年的惟一目标,因此完全忽略了接班人的问题,死前临时指定了不太合格的家伙。否则,以其70多岁的年纪本是不可能忘记指定继任者的大事情的。

当代很多企业家多少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钻牛角尖儿”情况——过分关注某些看起来对自己极重要的事情,而忽略了真正至关企业生死的核心问题。看来咨询公司的存在很有必要,他们从第三方视角提出观点与见解,扫清管理者暂时的盲角,继而让企业平稳渡过暗礁更健康的生存,不至于突然死亡。

更多意观点请见《辛亥:摇晃的中国》,当当:http://t.cn/hqpEjL卓越:http://t.cn/h1Fo88京东:http://t.cn/h1BGNZ

Leo张大志

20113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基于MPI并行计算框架实现K-means聚类算法的过程,旨在提高大规模数据处理效率。文章首先阐述了K-means算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串行实现方法,接着重点描述了MPI并行化的具体思路和实现细节,包括数据读取与划分、初始中心点选择与广播、本地计算、中心点更新与广播等步骤。通过对比不同规模数据集(N=1200, 12000, 120000)及不同聚类数(K=4, 8, 12)下的串行与并行程序运行时间,展示了MPI并行算法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的显著优势。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数据量增加,并行算法的加速比明显优于串行算法,极大提升了计算效率。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尤其是对并行计算感兴趣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或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了解K-means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②掌握MPI并行计算框架的应用,特别是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高效处理;③通过实验验证并行算法相对于串行算法在不同规模数据集上的性能提升。 其他说明:本文档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技术实现,还包括了Python脚本用于生成随机数据集、绘制聚类结果图和运行时间对比图,以及LaTeX代码用于绘制三线表,便于读者复现实验结果。此外,还附有两个实验案例——并行归并排序和自定义MPI广播函数的实现,帮助读者进一步巩固MPI并行编程技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