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一种实践--德鲁克日志之五月二十七日

[quote]
[b]对一项管理策略进行的测试……这不在于答案的对错,而要看它是否行之有效。
[/b]
通用公司的经理人以为,他们发现了管理的原则。这些原则好比铁律,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我看来,人们创造出原则一类的东西,充其量是只能作为能给人带来启发的观点。在这一点上,我的管理学研究方法和许多同学科的作家或理论家不同——原因也许就在于我在学术界算不上声名显赫吧。我坚信根本价值观念的存在,特别是在人文领域里。但我不相信世上有“一个正确答案”。许多答案都很有可能是错的——对于有些答案而言,除非其他的答案都行不通,否则人们根本不会去尝试它们所提出的解决方法。而对一项管理策略进行的测试……意义并不在于答案的对错,而要看它是否行之有效。我一直坚信,管理不是什么神学的分支,从本质上讲,它是一门“临床”学科。管理测试,和评价药品试验的效果一样,不是看治疗过程是否体现了“科学性”,而是要看医治的病人是否能够痊愈。

[b]行动指南:
[/b]
列出3条你认为对提高企业绩效最有益的“经验法则”。再列出一张对你工作毫无用处的“教条原则”。

[b]摘自:
[/b]
彼得•德鲁克《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quote]
[b]评注:
[/b]
《公司的概念》比《管理的实践》早出版八年,该书将“组织”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将对组织的研究确定为一门学科,因此也有学者将《公司的概念》看作是管理学的开山之作。

德鲁克被划归到经验主义学派,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管理是一种实践”这个观点。这个观点和德鲁克的名字一样,如雷贯耳、耳熟能详了。有趣的是,这句话知道的人最多,被误解的也最多。

“管理是一种实践”,是德鲁克在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管理学家们,向管理学、向企业界表达一种谦逊、谦恭和谦卑的态度。这么做不是为了作秀,不是因为虚伪,而是因为管理的本质使然。

管理不是神学,不存在“唯一正确答案”。那些被企业家、咨询机构、管理学家等等奉为圭臬的金科玉律,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根本原则,只不过是在自己的实践中被验证了的“偏方”。对某些病症有效的偏方,对其他病症有可能完全失效。花生营养丰富,不少人靠花生治疗好了糖尿病和高血压,但是对于过敏人群,花生就是夺命毒药了。

各种各样的管理理论、管理秘笈、管理秘术,可以作为他人思考效仿的参考,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却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有人中了毒箭,需要立即行动:拔箭、止血、解毒、护理。如果改为研究毒箭的制作工艺、飞行原理,中箭之人非死不可。有人要学钢琴,重要的是尽快开始行动,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如果每天研究钢琴发声原理,沉湎于大师的悲欢离合,那是一定成不了演奏大师。

德鲁克明白自己对管理的研究和学院派格格不入,很清楚这正是自己在学术界默默无闻的原因。“管理是一种实践”,也许断了很多教书匠的财路,但是对于实践着管理的企业家,仔细琢磨这句话,常常有会心一笑的感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