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想,诉于诸人

作者分享了近期通过阅读和观看书籍与节目提升自我心态的经历,强调了保持良好心态面对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作者反思了自己的性格特点,意识到需要更多地与人交往,以维护人际关系并寻求他人帮助。在事业上,作者深入理解《易经》的智慧,并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情感方面,作者表达了对合适伴侣的渴望,同时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全文围绕个人成长、心态调整、人际交往和未来规划等方面展开。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心有所想,诉于诸人
2010年01月15日
  这些时一直想写点什么东西出来,苦于自己工作和休息一直调整的不好,又加上很久没写东西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写东西了,文章是要随时写,多多练习才会信手拈来的。
  最近自己觉得心境上好像又升级了一个层次,不知道是好是坏,这还得得益于这些天来听了很多书,看了百家讲坛,一直想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找到一些共同点去吸收这其中的养分,最大的益处就是我能以客观的心态去了解这些故事,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然后学习这其中好的一部分。幸好我自己能有耐心坚持着做这些事情,当然这可能是爱好也可能是学习的欲望,让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很享受。
  其实也不是学到什么很好的东西,我总结了一下,其实就是学到两个字―心态。当你遇到工作上和生活上有所难题的时候要有个良好的心态去应付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而在一般情况下遇到问题的时候,心情上的烦躁会把问题搞得更加糟糕。遇到问题的时候,冷静是必须的,然后去分析问题,再想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或者是抱有投机的想法,那样的话,出现更加糟糕的结果的可能性会更大。这一点我也做得不好,不过已经在努力去改变了。
  在工作上别人冤枉我的时候,我情绪也会有多多少少的起伏,我会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的说出来,当然是有技巧性的,这种技巧性的要点在于在为自己申冤的同时也不要把责任推卸给其他人,如果真的是自己错了,就要勇于去承认错误,错了又怎么样,下次改就好了,我从来不怕自己犯错,有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遇到,或者是自己的大意才没有把问题处理的得当,所以这个时候要虚心的接受了。
  而在生活上也似乎太过本分了一些,以前朋友叫我出去玩,有时候都是委婉的回绝掉了,而现在朋友们也都忙起来了,这样的机会似乎更少了点,之前我还乐于接受这样的现状,自己的内向性格,到是喜欢一个人倒腾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淘淘好听的歌和电影,研究下自己不明白的东西,而现在想法变了,现在的想法是人应该出去转转,多去曝光一下,这样人家才会总能看到你总能想到你,感情才能够继续维持,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自己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别人帮助你的机会也多些,麻烦的是我也了解自己这样的性格一时还难以改到那样理想的情况,也只能慢慢来了,毕竟我们都是人,不和人打交道和谁打交道呢,这也算是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吧。
  事业上我一直对自己有信心,最近又明白了《易经》上的一些道理,更加对未来充满着热情。是条龙总会翱翔于天际,而我要做的就是积累一切对自己有益的生存经验,要让自己飞龙在天,现在就要知道现在是潜龙勿用的状态,不要急躁,可惜的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我已经25岁了,我觉得有些晚了,前段时间急躁的心情出现了很多次了,当然导致的问题也很多,从现在开始时刻我都要提醒自己了。
  读书,明理,做人,行事!这就是我现在的态度。读书才能明理,明理才会做人,会做人了才会把事情做好。至于成功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时间对我们20多岁的人来说已经是很宝贵的东西了,到了30还是浑浑噩噩的,那到了40,50岁,这辈子也就差不多了,回过头来一看,自己知道些什么,懂得些什么,留给别人的又有些什么,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想就是白活了。佛经上说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你就知道做人的机会是多么不容易的,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所以我现在认为读书学到的东西和无情流逝的时间对我来说是很宝贵的东西了。
  而感情上,哎,可怜哦!还是没有合适的人,自己没把心思放这上面,上班忙得透不过气,睡觉的时间都不够,根本没精力想这个啊,还是那句简单敷衍的话,随缘把,咱大不了相亲去,大龄青年相亲,没车没房没着落,哎,结果想想也应该蛮惨的,所以列,这些事情就不想了哈,回避,回避......
  回头一看还写了满多的嘛,嘿嘿!!!不过时间也已经很晚咯,就写这些了,精神已到极限,很困了,眠也!!!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处理用户的问题:“求诸外不如求诸已”。用户意图是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以及实际应用。首先,我得确认这个成语的正确性。用户可能打错了字,正确的应该是“求诸己”而不是“求诸已”。“求诸外不如求诸己”出自《论语》,是孔子的话,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接下来,我需要调用网络搜索工具来查找相关资料。搜索关键词包括“求诸己出处”、“论语相关章节”以及“自我反省应用案例”。可能会找到《论语·卫灵公》中的原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另外,《孟子》也有类似表述。需要整合这些出处,解释其哲学内涵。 然后,要分析这个成语的现代应用。比如在个人成长、领导力、理学中的自我反思方法。可能需要引用理学中的归因理论,说明内归因的好处。同时,结合儒家思,说明其文化背景。还要注意用户的问题可能涉及实际操作方法,因此需要提供具体的步骤或方法,如每日自省、写日记、设定目标等。每个方法需要简洁明了,符合用户要求的可操作性。 在格式方面,要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和步骤词汇,分点说明,方法之间换行。确保引用内容分散在回答中,不集中在末尾。如果有代码或公式,严格按格式处理,但这个问题可能不需要。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要考虑用户可能的后续问题,比如相关成语、如何在职场应用、与西方哲学的对比等。确保三个问题相关且基于回答内容。检查所有要求是否满足:分点、换行、无第一人称、相关问题正确格式。确认无误后,整合信息形成回答。</think>“求诸外不如求诸己”出自儒家经典《论语·卫灵公》,原文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指道德修养高的人遇到问题会先反思自身,而修养不足者则倾向于归咎他人。该思在《孟子·离娄上》也有延伸:“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强调自我反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核内涵解析** 1. **儒家修身观** 儒家将“反求诸己”视为君子人格的核特质,主张通过“吾日三省吾身”的持续自省(《论语·学而》),达到“克己复礼”的道德境界。这种向内探求的思维模式,与道家“自知者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形成哲学呼应。 2. **现代理学印证** 归因理论研究表明,采用内归因方式者更易获得成长型思维。公式表达为: $$理韧性=自我反思频率 \times 行为修正效率$$ 通过建立“事件记录-归因分析-行动改进”的闭环系统,可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3. **实践应用方法** **建立反思日志系统** ```python # 简易版每日自省代码框架 import datetime def daily_reflection(): today = datetime.date.today() success = input("今日成就:") improvement = input("待改进项:") with open("reflection_log.txt","a") as f: f.write(f"{today}\n★ {success}\n▲ {improvement}\n\n") ``` **实施5WHY分析法** 针对每个问题连续追问五个“为什么”,穿透表象定位根本原因。需配合“情绪隔离”技巧,避免自我批判演变为自我否定。 **文化比较维度** 与西方哲学中的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形成跨文明对话,但儒家更强调道德实践层面的自省。现代管理学将这种思转化为“复盘机制”,广泛应用于组织学习领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