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下了一个电子书, 但是貌似跟万历十五年没啥关系, 都是讨论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的, 有些观点还是不错的
春秋时即有“贤均从众”之说(见《左传》)。哪一人贤,就采纳哪一人的意见,假若双方均贤,则再来取决于多数。贤属质,众属量,中国传统重质不重量。中国人认为只要其人是贤者,就能够代表多数。不贤而仅凭数量,是无足轻重的。
每一项政治制度都是有它的历史意义,在当时肯定是好的,因为历史是发展的,而制度却没有变,因此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就成了一项坏的制度。
中国自从汉代开始便没有了贵族,而国家的政权并不是在皇帝手中,而是掌握在读书人手中
原来明朝是没有宰相的,这个职位给皇帝兼任了。
从顺治起,读书人是没有言论,集会和结社三大自由的
春秋时即有“贤均从众”之说(见《左传》)。哪一人贤,就采纳哪一人的意见,假若双方均贤,则再来取决于多数。贤属质,众属量,中国传统重质不重量。中国人认为只要其人是贤者,就能够代表多数。不贤而仅凭数量,是无足轻重的。
每一项政治制度都是有它的历史意义,在当时肯定是好的,因为历史是发展的,而制度却没有变,因此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就成了一项坏的制度。
中国自从汉代开始便没有了贵族,而国家的政权并不是在皇帝手中,而是掌握在读书人手中
原来明朝是没有宰相的,这个职位给皇帝兼任了。
从顺治起,读书人是没有言论,集会和结社三大自由的
探讨中国历代政治制度与传统思想
421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