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抓紧最后的学生阶段,多看点和专业相关方面的经典的书。花两个月去看一本经典的著作,也许学到的是别人四、五十年经验的总结,而花两个月去动手自己摸索,也许一事无成。学好了知识,不怕无用武之地!
2、动手能力固然总要,但我看也要以知识储备为基础,不然只能是在瞎搞。所谓理论联系实际,总得先学了理论再去联系实际吧,不然就是搞创造,搞发明了!搞创造,搞发明,难道不要知识做基础的?你不去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搞出来的东西别人说不定几十年前就搞的很好了,这不又是瞎搞吗?
3、也许你看到别人一天忙到晚,觉得别人很充实,觉得别人的动手能力就很强了。但你不知道,也许他们正在被逼着做自己一点都不感兴趣,一点都不懂的事呢?与其把时间都耗在这些事上,还不如回到第一条讲的。
4、有些学生被外面的世界所迷惑,觉得动手能力非常重要,想进实验室跟老师做项目。其实,现在实验室的项目,也许并不想他们想象的那样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为什么?因为现在的教育本身就出了问题,这个话题太大,太敏感(我自己也是学生),就不想多说。不过有些人不怕,我这推荐一本书叫《 大学有问题》,作者熊丙奇。天地出版社出版。
------------------------------------------------
2、动手能力固然总要,但我看也要以知识储备为基础,不然只能是在瞎搞。所谓理论联系实际,总得先学了理论再去联系实际吧,不然就是搞创造,搞发明了!搞创造,搞发明,难道不要知识做基础的?你不去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搞出来的东西别人说不定几十年前就搞的很好了,这不又是瞎搞吗?
3、也许你看到别人一天忙到晚,觉得别人很充实,觉得别人的动手能力就很强了。但你不知道,也许他们正在被逼着做自己一点都不感兴趣,一点都不懂的事呢?与其把时间都耗在这些事上,还不如回到第一条讲的。
4、有些学生被外面的世界所迷惑,觉得动手能力非常重要,想进实验室跟老师做项目。其实,现在实验室的项目,也许并不想他们想象的那样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为什么?因为现在的教育本身就出了问题,这个话题太大,太敏感(我自己也是学生),就不想多说。不过有些人不怕,我这推荐一本书叫《 大学有问题》,作者熊丙奇。天地出版社出版。
------------------------------------------------
内容提要
一个成熟的教育体制,一个完善教育体制,不该引发如何众多的议论,当然,也正是这如此众多的议论和民声,促使教育走向成熟和完善。
有人曾对我说,改变现存的教育制度,我们有心无力。我回答,既然我们无法改变教育制度,那么就让我们改变对教育的看法。
我惊讶于作者对今日中国大学所存在问题了解之细,洞察之深,以如此无畏之气概、用如此流畅之文笔,向我们全面展示了中国大学所存在之种种病症!
有人曾对我说,改变现存的教育制度,我们有心无力。我回答,既然我们无法改变教育制度,那么就让我们改变对教育的看法。
我惊讶于作者对今日中国大学所存在问题了解之细,洞察之深,以如此无畏之气概、用如此流畅之文笔,向我们全面展示了中国大学所存在之种种病症!
作者简介
熊丙奇,男, 1972年7月生人。32年的人生经历十分简单,7岁以前在农村,以后一直在校园。大学工作10年间,从硕士“混”到博士,3年前破格晋升“副高”。在 “数字崇拜”风气熏陶下,“炮制”了14种教育类图书,可谓“著作等身”,但尚无满意之作。希望本书有所突破,最终成就“正高梦想”,体验“教授感觉”。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个本科生,还是脚踏实地的好好学点知识,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表现出来的是教育体制出了问题,既然知道出了问题了,难道还要跟着走?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吧!
编辑推荐
“读一读眼前这本书,它能让我们不再冷漠。”杨福家、凌志军、顾海兵联合推荐。第一本全面揭露中国大学尴尬现状的图书;第一本唤起莘莘学子反省大学生态环境的图书;第一本满足社会民众大学知情权的图书;第一本真实讲述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的图书。
目录
第一章 一百分上天堂,九十九分下地狱
是高考试卷出了问题,还是高考出了问题?
从小学开始准备高考
“优汰劣胜”的第二次高考
硕士、博士,还是一个考字
应试教育是最好的素质教育?
大学,挂上素质教育的幌子
品德,居然可以在纸上测试
创新,停留在嘴上的风暴
第二章 师者,不传道不授业不解惑?
远离讲台的教授
红头文件,不上讲台就下岗
谁在给大学生上课?
“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含金量和体重一起缩水
“盲审”的不只是论文,更是教授的人格
第三章 在学术的江湖里沉沦
对学术头衔的图腾崇拜
沽名钓誉的若干手段
说一流谁是一流
“有资源,你就是老大”
大学生物链之最后一环
“逼良为娼”的学术抄袭
左手拿钱,右手投票
第四章 一场象征性改革的前途
加薪,肥水不流外人田
北大还能走多远?
一个校长和三五百个机关干部
“我们是副部级高校!”
群众遵守规则,领导利用规则
金钱与改革的恶性循环
第五章 坏孩子的天空
接吻,一则假新闻的现实意义
天之骄子的“身份危机”
集体主义教育还是“强制监护”
在青春期面前扭捏作态
“红色网站”能吸引谁?
大学真能“宽进严出”?
第六章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业
开肉店的北大学生
半路杀出300万竞争者
大学生真的过剩了吗?
“先就业,后择业”
人才招聘会上的“本地优势”
没完没了的试用期
一个人要找500份工作
“北大清华一概免谈”
第七章 十七年,能不能变成世界一流?
教育圈地运动
民办大学算不算大学?
一堵拆了又建的墙
关于校企的理想与现实
放弃是一种美德
拍拍脑袋和胸脯,我们要建世界一流
大学究竟该有多大?
如果都来中国留学
------------------------------------------------
是高考试卷出了问题,还是高考出了问题?
从小学开始准备高考
“优汰劣胜”的第二次高考
硕士、博士,还是一个考字
应试教育是最好的素质教育?
大学,挂上素质教育的幌子
品德,居然可以在纸上测试
创新,停留在嘴上的风暴
第二章 师者,不传道不授业不解惑?
远离讲台的教授
红头文件,不上讲台就下岗
谁在给大学生上课?
“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含金量和体重一起缩水
“盲审”的不只是论文,更是教授的人格
第三章 在学术的江湖里沉沦
对学术头衔的图腾崇拜
沽名钓誉的若干手段
说一流谁是一流
“有资源,你就是老大”
大学生物链之最后一环
“逼良为娼”的学术抄袭
左手拿钱,右手投票
第四章 一场象征性改革的前途
加薪,肥水不流外人田
北大还能走多远?
一个校长和三五百个机关干部
“我们是副部级高校!”
群众遵守规则,领导利用规则
金钱与改革的恶性循环
第五章 坏孩子的天空
接吻,一则假新闻的现实意义
天之骄子的“身份危机”
集体主义教育还是“强制监护”
在青春期面前扭捏作态
“红色网站”能吸引谁?
大学真能“宽进严出”?
第六章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业
开肉店的北大学生
半路杀出300万竞争者
大学生真的过剩了吗?
“先就业,后择业”
人才招聘会上的“本地优势”
没完没了的试用期
一个人要找500份工作
“北大清华一概免谈”
第七章 十七年,能不能变成世界一流?
教育圈地运动
民办大学算不算大学?
一堵拆了又建的墙
关于校企的理想与现实
放弃是一种美德
拍拍脑袋和胸脯,我们要建世界一流
大学究竟该有多大?
如果都来中国留学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个本科生,还是脚踏实地的好好学点知识,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表现出来的是教育体制出了问题,既然知道出了问题了,难道还要跟着走?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