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山游记

作者前往大名山游玩,一路山青水绿让心情舒缓。坐缆车时因传说担忧,山洞凉爽且有奇景。山顶千亩草甸奇妙,想探寻深处村庄却未能如愿。作者感慨山中水的变化,也叹息自己难以在此长留。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我本是个俗人,凡尘俗事便如缠山云雾,没一刻稍离。营营苟苟,想来青丝白发也不过早晚间事。消磨去的是书生意气,滋生起的是浮躁心火。如此一个社会里究竟又有谁能心如明镜。

一段时间前,去了趟大名山。一路行去,眼见山青水绿,飞瀑流泉,心情颇得舒缓。

大名山山水未必奇绝,但较于都市的喧嚣浮华,这清爽山气不仅让人静得一静,心里更是难得的平安喜乐。

我是不爬山的,自家有苦自家知,我如爬山,那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别人的脚,保不准还要追在某些小女生后面,这世上本多不得不争之事,此时此境又何必多难为自己一番。

虽然不是第一次坐缆车,但看着缆车下山石林立,不禁有点害怕,不为别的,就为传说中国人较差的敬业精神和对偷工减料的狂热。后来仔细看了看同事,发现脸色有点不对的还真大有人在,可见心同此想者实在不少。

缆车停靠处同风景区间靠一条长长的山洞相连,6月的暑气在这山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凉风从洞口喷薄而出,让人大生曲径通幽之感。洞内颇有些奇景,一线天天留一线,左右是黑沉石路,蜿蜒开去,头顶是一线蓝天,阳光曲折而下,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感叹造化神秀。后来经导游介绍才知道,这洞是为采锡而开凿,还出过祸事,死过人。其中血泪,风流云散,可也不需要有人记得清楚。车过有辙,燕过有声,时间碾过却是一切归无。

爬到山顶后,极目望去,发现被称之为千亩草甸的所在颇为奇妙。两山夹一谷原本寻常,但一旦把这两山一谷抬高个几千米,成为山上青山谷上谷怕就不常见了(也许是孤陋寡闻),身处其间,必然是一面悬崖峭壁,一面万亩平川,让人顿生入谷一观之念。

在谷口见到了一个看林人,这时才知道这千亩草甸不是景区,原本也有所耕种,现在却是被保护起来了。当了解到草甸深处有一个小村庄时,想进去看看的心思也就越发的强烈。住在这里的人,背后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听着叮咚流水,一行几人沿着羊肠小道,向着草甸深处行去。越向里走,这草甸也就越发的空阔,放眼望去,绿意扑面而来。不见了怪石奇松,不见了茶亭酒舍,所余下的只是这层叠往复的青松绿草。时值正午,山气蒸腾而起,扑洒在草木之上,却意外的变成了若有若无的蓝色。那绿意在这蓝色的映衬下,平添了几分神秘。偶尔几只鸟飞掠而过,鸣叫几声,那声音却是异常的清晰,折荡于山谷之内。这份环境很适合于喜静的人,对于一个习惯了滚滚红尘的都市人,纵然微生感触,更多意义上可能还是种折磨吧。

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入草甸很深,可草甸上仍然是,不见村落。看看时限已近,一行几人不得不退了出来。世事多有定数,原本就勉强不得。

从草甸刚刚流出的水,清的不见半点渣滓;待流到断壁上,倾泻而下,就成了大名山上人人驻足的瀑布;还是这水,到了山脚时,就平白的多了几个矿泉水瓶。杜老先生讲“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不想一语成谶,千百年后依然如是!

有时就想,找这么个地方呆着可也不错。只可惜既然心为形役,那么该来的,不该来的,想去面对的,不想面对终究不能左右。此梦断然难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