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师培训总结

posted on 2006-06-09 01:52Xu Jianxiang

--2006年的时候,张江的房产才6千多,2010年的张江低于2w的几乎没有,原来只有一个如家,现在如家那边是药谷。。。

一、培训背景

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出发,通过对公司内员工展开针对性的培训,以使他们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相关技能,提升整体研发能力,于200663日至66日,参加中科院计算所职业培训中心在上海举办的高级系统架构师培训。

二、培训目的和内容

通过培训,掌握目前常用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案,并能够灵活应用;掌握影响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各种目标和应对策略;熟练掌握一个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并能够具体地将RUP的规范过程应用到实际的系统实现中。

培训分为四天,第一天讲解软件架构,第二天讲解设计模式和商业机密,第三天讲解RUP,第四天讲解架构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四天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

1、软件架构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2、设计模式和体系创建;

3、商业机密;

4、RUP的构件实现与管理;

5、架构设计中的技术问题分析。

三、培训日程

时间

培训内容

63日上午

下午

软件架构设计的基础概念

初始阶段的设计问题

需求分析与概念建模

架构分析与设计

64日上午

下午

类设计与设计模式

架构设计的进一步讨论

软件架构和架构师

商业机密

65日上午

下午

RUP课程简介

RUP的实质分析

RUP的概述

RUP最佳实践和案例教学

超大型项目的顶层设计与RUP

66日上午

下午

概要设计和架构体系选择

物理和逻辑架构分步

J2EE体系

SpringHibernate

四、体会和计划

在四天的培训课程中,集合讲师的案例,深入学习了软件架构设计、统一过程和设计模式三个方面的综合应用技术。

这次培训的内容多、时间紧,让我获益匪浅。我感受很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软件的架构设计是对软件、硬件、网络、运营、政策等软件设计中的需求和要素进行决策(在统一过程里面,架构调研和架构设计统称为架构分析)。软件架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系统构架师有很宽的知识面,从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到类设计甚至代码实现都需要有透彻的理解。架构的关键是拥抱变化而设计

2、软件架构师是技术负责,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与项目经理合作,制定计划,决定成员,组织团队;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架构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把握重点

3Rational Unified ProcessRUPRational统一过程),是用例驱动、以体系结构为中心,迭代、增量的软件开发过程。

RUP的软件开发分为四个阶段:

a、初始阶段:识别和规避项目的主要风险,建立用例模型框架,并制定里程碑日期的阶段计划;

b、精化阶段:分析问题领域,建立健全的体系结构基础,编制项目计划,淘汰项目中最高风险的元素,完成部分优先级最高的用例开发;

c、构建阶段:分为多个迭代,逐步完成不同优先级的用例开发,核心Case->高风险Case->次核心Case->其它Case

d、交付阶段:进行各种功能、性能测试,进行产品化、部署,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

每次迭代之后,都应该交付一个可以运行的中间版本

4、软件设计中存在不断重复出现,可以用某种相同方式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按照某种模式进行识别,并且可以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上创建特定的解决方案。设计模式是充分利用语言优势,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我们的设计,但是不要为了模式而设计

5、合理、规范的文档很重要,也很必要,如术语表,对功能性需求形成的用例模型和系统特性列表文档,技术备忘录(记录设计动机和原理),问题卡等等。

最后,计划×月×日 14:00 ~ 18:00 在大会议室对R&D部门开展主题为“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的内部培训,目录如下:


第一部分:软件过程概述
1、软件过程
第二部分:面向对象建模(分析和设计)
2、概念建模
3、用例建模
4、交互建模
5、部署与实施
6、案例
第三部分:设计模式
7、何谓模式
8、设计原则
9、GOF设计模式
10、案例


徐建祥
2006/06/09

1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系统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有效利用资源,在计算机与用户之间起接口的作用 1.1 操作系统的类型 操作系统的类型(依据使用环境和对作业的处理方式)分为批处理、分时、实时、网络和分布式等。 1、批处理:把作业分类,把一批作业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可分联机和脱机。特征为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和多道程序运行。 2、分时:采用分时技术,使多个用户同时以会话控制自己程序的运行,每个用户都认为拥有各自独立的、支持自己请求服务的系统。特征有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和独立性。 3、实时:专用,系统与应用难分离。并不强调资源利用率,更关心及时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分实时过程控制和实时信息处理。特征有即时响应、高可靠性。 4、网络:按网络架构的各个协议标准制订,包括网络管理、通信、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和多种网络应用,实现协同工作和应用集成。特征有互操作性、协作处理。 5、分布式:要求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实现系统操作的统一性,负责全系统的资源分配和调度,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界面。 6、操作系统的5项基本功能,包括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 1.2 操作系统的结构 结构分为无序、层次、面向对象、对称多处理和微内核。 1、无序:又称整体或模块结构。以大型表格和队列为中心,操作系统各个部分围绕着表格运行,整个系统是一个程序。模块结构相对独立,模块之间通过规定的接口相互调用。优点为缩短开发周期。缺点是模块之间调用关系复杂、相互依赖,使分析、移植和维护系统较易出错。 2、层次:操作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单向依赖的层次,由多层正确性保证操作系统的可靠性。优点层次结构清晰,简化了接口设计,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增加或删改,易于保证可靠性,便于维护和移植。 3、面向对象: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对象技术。把对象最为系统中的最小单位,由对象、对象操作、对象保护组成的操作系统。优点适用于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4、对称多处理:所有多处理运行且共享同一内存(内存储器、主存、实存)。优点适合共享存储器结构的多处理机系统。 5、微内核:把系统的公共部分抽象出来,形成一个底层核心,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其他功能以服务器形式建立在微内核之上。具有良好的模块化和结构化特征,模块之间和上下层之间通过消息来通信。 操作系统大多拥有两种工作状态:核心态和用户态。一般的应用程序工作在用户态,内核模块和最基本的操作系统核心工作在核心态。 微内核结构由一个简单的硬件抽象层和一组比较关键的原语(仅仅为建立系统必须的部分,包括线程管理、地址空间和进程间通信)或系统调用组成。 微内核的目标将系统服务的实现和系统的基本操作规则分离开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