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嵌入式学习自顶向下平台介绍和相关说明

本文详细介绍了嵌入式开发平台的搭建、关键命令使用、配置文件修改、程序源码引用以及离线学习资源分享。强调了嵌入式开发作为交叉学科的重要性,涉及电路、数字逻辑、操作系统等多个领域。同时,鼓励读者保持自信,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思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介绍一下学习用到的平台,外扯几句给你打气的闲话。


首先说一下开发平台。这里用到的是Windows 7 + Vmware 7.1.2 + Ubuntu 10.04(原来是9.04,在配置SSH服务时升级到了10.04,文章中有介绍)。开发板是用的TQ2440 。


毕竟受Windows的耳濡目染这么多年,做开发还是在Windows下来的比较顺手,还有就是Windows下比较优秀的开发工具,所以并没有用自头到尾的Linux开发环境,我习惯不来,相信你也是;纵使界面做的再怎么协调统一,不同的运行机制,也会留下不少不便的细节,与其去适应它,还不如让它来适应我们,谁让它是为我们服务的。


然后是文章里边的一些约定:第一是用到的shell命令,做Linux开发离不开它,文章中用到的所以配置命令都是以美元符$ 开头的,并且行首缩进,颜色为红色,如:

$ sudotar –xjvf linux-source-2.6.32.tar.bz2

第二是需要修改配置文件时,要改动或者添加的行或内容会用蓝色字体,缩进给出,如:

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3.4.1/bin

第三是牵涉要的程序的源码或者文件,会在文章中给出。直接以博客提供的代码显示工具体现出来,同时会附上下载地址。

第四是文章原文和源码也会打包在优快云的资源中分享出来,为了大家离线学习时查看。可能会要少量积分(最多1~2分),以备不时之需,还望谅解。


另外,就是我这次整理blog重在记录整个过程,尤其是操作和配置的部分,为了其实用性,我是把电脑上的整个平台都移除后,一点一点又重新开始的,文章会记录相关的细节。我的整理过程是边操作边记录的,会把遇到的问题都截屏出来,不是总结性的文章,所以内容可能会冗余一些,因为记录的是整个过程,没有跳过问题的出现,这样应该会对出现同样问题的你带来不少帮助。建议是在操作前要先概览一下全文,在你动手时,可以直接逃过我出现问题的部分,避免边看文章边操作,走了和我同样的弯路。


嵌入式是个交叉学科,需要强大的相关知识的沉淀,可能要牵扯到 电路知识、数字逻辑相关、数电、模电、汇编、C、微机接口、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网络通讯……我走的本来就是一个自顶向下的过程,我从学习一门面向对象语言Java开始到C语言、操作系统(佩带着Linux的了解),又到组成原理、微机接口和汇编,又到数字电路,然后才树立了自己脑海中的嵌入式体系和概念。概念树立之后,然后又转变成从底层到高层的开发过程,先从无操作系统的汇编或C点亮板子的LED,到简单的控制程序,到bootloader、Linux系统和根文件系统的移植,再到Linux驱动,再到嵌入式Linux应用程序、GUI程序……反正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当然我瞥到的还只是ARM嵌入式的冰山一角,所以我们一刻也不能停留知识的积累,包括ARM芯片全球出货量已经超过200亿、2012年将会有超过2GHz主频的ARM多核 CPU出现……这样的新闻,也会给你的认识加砖添瓦。


不管你是电子相关专业,还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定要有那份自信,信的是什么?信的就是我们一直走在科技的前沿,我们从事的领域是未来发展的走向。一定要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信心,这样你才有更充足的动力。还是要说那几句话:

“一件事,如果你不想做,那就别开始;如果你开始了,就算天塌下来也要把它做成;不要受任何人任何事的影响。”

话语,源自《硅谷禁书》,教诲你去培养成功的习惯,切忌,成功也是一种习惯,是习惯就可以培养。当你想放弃的时候,看看你手头已有的资料和手上的板子,回想一下你积累的相关知识,蓦然回首,你已经走了很远,为什么要放弃呢?!忍一忍就发现,你已经是个高手了。未来在向我们招手,你还在等什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