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抽象
抽象就是找出事物的相似性和共性之处,然后将这些事物归为一类,这个类只考虑这些事物的相似性和共性之处,并且会忽略与当前主题和目标无关的那些方面,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方面。
抽象并不打算了解全部问题,而只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暂时不用部分细节。抽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程抽象,二是数据抽象。
2、继承
在定义和实现一个类时,可以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的基础上进行,把这个已经存在的类所定义的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内容,并可以加入若干新的内容,或者修改原来的方法使之更适合特殊的需要,这就是继承。
新类继承了原始类的特性,新类称为原始类的派生类(子类),而原始类称为新类的基类(父类)。派生类可以从它的基类那里继承方法和实例变量,并且类可以修改或增加新的方法使之更适合特殊的需要。
继承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数据和方法的机制,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
3、封装
封装是把过程和数据包围起来,对数据的访问只能通过已定义的界面。封装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软件部件的“高内聚低耦合”,对数据的访问只能通过调用已定义的接口。面向对象的封装就是把描述一个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的代码封装在一个类中,属性用变量定义,行为用方法定义,方法可以直接访问同一个对象中的属性。
封装是保证软件部件具有优良的模块性的基础。
4、多态
简言之就是“对外一个接口,内部多种实现”,允许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作出响应。一个引用变量指向哪个类的实例对象,该引用变量发出的的方法调用是哪个类中实现的方法,必须在程序运行期间才能决定。
多态性包括参数化多态性和包含多态性。多态性语言具有灵活、抽象、行为共享、代码共享的优势,很好的解决了应用程序函数同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