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事务的定义:
所谓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例如,在关系数据库中,一个事务可以是一条SQL语句、一组SQL语句或整个程序。
简单举个例子就是你要同时修改数据库中两个不同表的时候,如果它们不是一个事务的话,当第一个表修改完,可是第二表改修出现了异常而没能修改的情况下,就只有第二个表回到未修改之前的状态,而第一个表已经被修改完毕。 而当你把它们设定为一个事务的时候,当第一个表修改完,可是第二表改修出现了异常而没能修改的情况下,第一个表和第二个表都要回到未修改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事务回滚。
(1) 原子性(Atomicity)
事务的原子性指的是,事务中包含的程序作为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它所做的对数据修改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完全不执行。这种特性称为原子性。
例如银行取款事务分为2个步骤(1)存折减款(2)提取现金。不可能存折减款,却没有提取现金。2个步骤必须同时完成或者都不完成。
(2)一致性(Consistency)
事务的一致性指的是在一个事务执行之前和执行之后数据库都必须处于一致性状态。这种特性称为事务的一致性。假如数据库的状态满足所有的完整性约束,就说该数据库是一致的。
例如完整性约束a+b=10,一个事务改变了a,那么b也应随之改变。
(3)分离性(亦称独立性Isolation)
分离性指并发的事务是相互隔离的。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正在操作的数据必须封锁起来,不被其它企图进行修改的事务看到。假如并发交叉执行的事务没有任何控制,操纵相同的共享对象的多个并发事务的执行可能引起异常情况。
(4)持久性(Durability)
持久性意味着当系统或介质发生故障时,确保已提交事务的更新不能丢失。即一旦一个事务提交,DBMS保证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应该是永久性的,即对已提交事务的更新能恢复。持久性通过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来保证。
1、事务处理可以确保除非事务性单元内的所有操作都成功完成,否则不会永久更新面向数据的资源。
2、通过将一组相关操作组合为一个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的单元,可以简化错误恢复并使应用程序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