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连载】《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有关软件测试模型的调查结果

各位软件领域的精英们,今天小编邀请你继续深入学习《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是作者李龙(安畅检测首席技术专家)基于软件测试“川模型”的著作。本书结合作者首次提出的软件测试新的模型“川模型”测试架构,并与精准测试理念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测试的流程和测试团队的搭建过程,包括如何制定部门规划、流程规范,如何制定测试框架,如何提升人员测试效率,如何提高项目的测试执行力等内容。语言诙谐幽默,引人入胜。

本期连载《第一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之<有关软件测试模型的调查结果>,往期内容可见文末链接。

作者简介-李龙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灾备联盟信创工委会主任:

山东省人工智能协会信创测评专委会副主任;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职业认证专委会主任;

安畅检测(齐鲁物联网测试中心)首席技术专家;

软件测试"川模型”创始人、全国首发《信创产品测评  通用要求》标准首席编制人,至今拥有20余项专利、出版8部图书。

前节回顾

分析V模型、W模型、H模型、X模型、前置测试模型几款主流测试模型的优劣情况。

连载内容

第一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02软件开发、测试的现状分析

开发、测试模型已经存在很长时间,那么,企业最常用的模型有哪些?有多少企业在使用模型?不使用模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以上疑问,织雀教育在之前做过一个企业调查:

调查对象主要是在企业担当项目经理等技术管理角色的人员,有效样本近5000例。

调查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出现上图布局的调查原因:

1:测试跟着开发的思路推进,没有明确的版本、时间概念

2:对新项目开发类似大爆炸模式

3:团队负责人对人员指挥较为随意

4:需求变更较为频繁

5:时间型项目很难把握进度,模型中的时间和任务节点难以匹配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不得不有下面的几个问题,其实这也是我这几年一直研究测试模型的原因,因为实在是发现现今的软件测试模型不太适合我国软件企业的实际情况。

1)测试与研发的关系、规程是否互融互通?

2)测试对质量的保障意义所处在的层次?

3)适应现今软件高强度迭代与发布的步伐吗?

4)真正适用于我们中国自己的软件企业吗?

5)有多少企业真正考虑了测试规程?

下期预告:

第一章 站在巨人的肩上

之<川模型组织架构分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