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总是为其数据结构和函数提供两种可能的分配机制
下面是其中的一些数据结构
·工作队列
·列表
·等待队列
·tasklet
·定时器
·完成量
·互斥锁
·自旋锁
动态初始化器是通过宏定义实现的,因此全部采用大写:
例如:INIT_LIST_HEAD() 、 DECLARE_WAIT_QUEUE_HEAD()、DECLARE_TASKLET()等
表示框架设备的数据结构总是动态分配的,每个都有其自己的分配和释放API,框架设备类型如下:
·网络设备
·输入设备
·字符设备
·IIO设备
·类设备
·帧缓冲
·调节器
·PWM设备
·RTC
静态对象在整个驱动程序范围内都是可见的。并且通过该驱动程序管理的每个设备也是可见的。而动态分配对象则只对实际使用该模块特定实例的设备可见。
内核通过类和设备实现面向对象的编程。内核子系统被抽象成类,有多少子系统,/sys/class/下几乎就有多少个目录。struct kobject结构是整个实现的核心。它包含一个引用计数器,以便于内核统计有多少用户使用了这个对象。每个对象都有一个父对象,在sysfs(加载之后)中会有一项。
属于给定子系统的每个设备都有一个纸箱operations(ops)结构的指针,该结构提供一组可以在此设备上执行的操作。
Linux内核数据结构与设备管理
这篇博客探讨了Linux内核中常见的数据结构,如工作队列、列表、等待队列等,并介绍了它们的动态初始化器。同时,讨论了各种设备类型的动态分配和管理,包括网络设备、字符设备等。内核利用类和设备实现面向对象编程,struct kobject结构在sysfs中的作用也被提及。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