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数据库的发展趋势与融合愿景
1. 数据逻辑与物理分离的合理性及现代需求
在数据库领域,早在 1970 年,Codd 提出数据的物理和逻辑表示应分离,这一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拥有一个能呈现明确且无冗余数据视图的逻辑数据模型,依然是人们所期望的。实际上,大多数非关系型建模课程都鼓励用户从某种“逻辑”模型入手。
如今,虽然对高级逻辑数据模型的需求依旧存在,用户也希望能基于该模型与数据库进行交互,但现代应用还需要在不引发繁琐数据库变更控制流程的情况下,对数据模型进行至少细微的更改。
2. 数据库选择的困境
十年前,为应用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系统相对简单,通常会选择与自身已有合作关系或提供最佳许可协议的关系数据库供应商,如在 Oracle 和 SQL Server 之间基于技术或价格因素做出选择,但基本都会选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然而,如今选择最佳数据库系统变得极为困难,各供应商和倡导者的矛盾主张更是增加了选择的难度。多数情况下,某种形式的关系技术仍是不错的选择,但对于那些希望突破 RDBMS 舒适区,利用新数据库技术独特功能获取竞争优势的应用来说,数据库的选择至关重要。
以下是选择数据库时可能面临的一些决策点:
|决策因素|描述|
| ---- | ---- |
|查询访问和事务能力|RDBMS 在这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应用扩展时可能无法满足网络分区容忍度要求|
|跨数据中心可用性|如 Cassandra 能提供较好的跨数据中心可用性,但可能难以与商业智能(BI)系统集成|
3. 能否实现“鱼与熊掌兼得”
有一种观点认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2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