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发展的三次革命:从关系型到多元化的演变
1. 事务模型:ACID 标准的诞生
在数据库领域,关系模型本身并未明确规定数据库处理并发数据更改请求的方式。这些数据更改通常被称为数据库事务,由于需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所有数据库系统都会面临相关问题。
20 世纪 70 年代末,Jim Gray 定义了被广泛接受的事务模型。他指出,“事务是一种状态转换,具有原子性(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完全不执行)、持久性(即使出现故障,其影响依然存在)和一致性(正确的转换)的特性”。这一模型很快演变为广为人知的 ACID 事务,即原子性(Atomic)、一致性(Consistent)、隔离性(Independent)和持久性(Durable),具体解释如下:
- 原子性 :事务是不可分割的,事务中的所有语句要么全部应用于数据库,要么都不应用。
- 一致性 :在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保持一致状态。
- 隔离性 :多个用户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事务,但一个事务不应看到其他正在进行的事务的影响。
- 持久性 :一旦事务保存到数据库(在 SQL 数据库中通过 COMMIT 命令),即使操作系统或硬件出现故障,其更改也应持久保存。
ACID 事务成为了所有严肃数据库实现的标准,尤其与在 Gray 论文发表前后兴起的关系型数据库紧密相关。然而,ACID 事务模型对单一数据中心之外的可扩展性的限制,成为了新数据库架构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2. 早期关系型数据库的诞生与竞争
最初,人们对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